榕树_Ficus microcarpa L. f.
榕树(Ficus microcarpa L. f.),原生于南中国、南亚、东南亚、太平洋岛屿、澳洲东部和琉球群岛。榕树适合于炎热潮湿地区生长,在福建、广东、香港、台湾以及马来西亚等地方很常见,是福州市的市树。榕树的叶小,有蜡质表面,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常绿植物,是四季变化不明显的树木。
榕树具有很顽强的生命力,其幼苗常常扎根于建筑夹缝之间,甚至附生在其他植物上,在一些地方,榕树可以生长在红树林后方,并偶尔被潮水浸没根部,福建云霄有一株榕树甚至可以和鱼塘中央残存的真红树植物生长在一起。
形态特征(Description):
大乔木,高达15-25米,胸径达50厘米,冠幅广展;老树常有锈褐色气根。树皮深灰色。叶薄革质,狭椭圆形,长4-8厘米,宽3-4厘米,先端钝尖,基部楔形,表面深绿色,干后深褐色,有光泽,全缘,基生叶脉延长,侧脉3-10对;叶柄长5-10毫米,无毛;托叶小,披针形,长约8毫米。
榕果成对腋生或生于已落叶枝叶腋,成熟时黄或微红色,扁球形,直径6-8毫米,无总梗,基生苞片3,广卵形,宿存;雄花、雌花、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花间有少许短刚毛;雄花无柄或具柄,散生内壁,花丝与花药等长;雌花与瘿花相似,花被片3,广卵形,花柱近侧生,柱头短,棒形。瘦果卵圆形。花期5-6月。
医药疗用:
榕须及榕叶可入药,性凉,味微苦涩,能清热解毒、发汗利尿。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