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果榕_Ficus hispida
扁果榕(学名:Ficus hispida),是一种中等大小的树,产自广西(宁明,岗石达自然保护区),分布于越南(北部至中部)、老挝。由于果实可食用和具有民间传说价值,除了野生外,扁果榕已被人工栽培。传统上,不同植物部位用于治疗溃疡、牛皮癣、贫血、黄疸、痔疮、白癜风、出血、糖尿病、癫痫、肝炎、痢疾、胆汁,以及催乳剂和泻药。
扁果榕含有大量不同种类的生物活性植物化学物质,如生物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甾醇、酚、黄酮类化合物、树胶和粘液、糖苷、皂苷和萜烯。已经发表了各种科学研究,以建立扁果榕传统药用价值的科学基础。
林下乔木,高17米,胸径25厘米。茎有白色汁液。托叶长约18毫米,有毛。叶互生,单叶,羽状三脉,叶下有毛,边缘有齿。果实直径约16毫米,黄褐色,肉质,长花序垂挂在树干或树枝上。扁果榕生长在海拔100米以下的混合和再生沼泽森林中、及冲积区和河流溪流沿岸。
此外,最近还报道了扁果榕新的药理活性,如抗肿瘤、保护心脏、保护神经和抗炎作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表任何关于开发榕树生药学特性的研究。本综述旨在详细介绍榕树的生药学和植物化学,并全面概述其药理活性。
更多信息:
Ficus hispida是桑科的一种小乔木,分布范围从印度和中国南部向南到澳大利亚北部。它在形态上是雌雄异株的,但在功能上是雌雄异株的。雄树是雌雄同株的,雄花产生花粉,雌花几乎不产生种子,但可以形成含有传粉蜂幼虫的瘿。雌树有雌花,可以产生种子,但不适合传粉蜂幼虫居住。
扁果榕分布在亚洲许多地方,甚至远至澳大利亚东南部。当地有各种各样的俗名。像许多榕属植物一样,它的叶子摸起来像砂纸一样。这种榕树的一个不寻常的特点是它长着长长的茎。
与Ficus hispida相关的物种
在澳大利亚,食火鸡和双眼无花果鹦鹉会吃这种果实。菲氏叶猴和蛾类Melanocercops ficuvorella的幼虫也以这种树叶为食。无花果小蜂Apocrypta bakeri以F.hispida为宿主,寄生在传粉者无花果小蜂Ceratosolen solmsi身上。在印度尼西亚亚齐省发现了一种尚未命名的线虫种Caenorhabditis sp.35,与这种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