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友连木材网】!
loading
立即发布信息
    【友连木材网】 > 热点资讯 > 国家百科 >  东南亚_Southeast Asia

    东南亚_Southeast Asia

    时间:2024-02-28 12:26:18  编辑:isky  来源:【友连跨境】  浏览:451次   【】【】【网站投稿

    东南亚(英语:Southeast Asia、Southeastern Asia)是一个区域分类,指位于南海周边的亚洲国家,分为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亚洲菲律宾群岛、东南亚岛屿。东南亚是华人传统所称之南洋,位于亚洲东南部,由中国以南、印度以东、新几内亚以西与澳洲以北的多个国家、地区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地区名称。东南亚国家往往也被西方学者、媒体纳入东亚的范围。


    /attachment/editor/20240228/1709094176hzowp.png

    此区地处板块交界,地震、火山、海啸活动频繁。东南亚民族以南岛民族占主导位置,其中尤以马来族占多数,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泛灵论相关宗教等也存在于此区域内。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菲律宾则是东半球最多天主教徒的国家。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区域内10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即“东盟”、“东协”或“亚细安”)组织。


    概述


    东南亚一词相对较新,首次出现于1830年代,部分原因是当时的地理和历史偏向民族和统治理论,它最初仅作为考古学和民族学的术语而流行。1942年,当盟军在锡兰设立“东南亚司令部”时,它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而开始流行,并在战后进程中作为盟军作战区域的名称在政治上正式出现。然而,即使在今天,在英式英语和法语中,东南亚的概念也常常不包括岛屿。


    东南亚在20世纪前也被欧洲人称为东印度。中国历史上则称该地区为“南洋”。由于中国与印度次大陆之间的地理位置和邻近地区的文化影响,东南亚大陆部分被欧洲地理学家称为印度支那。然而在20世纪,这个词更加局限于前法属印度支那领土(柬埔寨老挝越南)。“东南亚”一词在1839年由美国牧师霍华德·马尔科姆(Howard Malcolm)在他的“东南亚旅行”一书中首次使用。


    马尔科姆的定义只包括大陆部分,排除了海洋部分。二战时期,盟军于1943年成立东南亚司令部(SEAC)。“东南亚”一词因此被广泛使用。SEAC推广使用该术语“东南亚”,然而东南亚早期构成的概念却不是固定的,例如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大部分被SEAC排除在外。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东南亚”一词的大致标准用法及其所包含的领土已经出现。


    /attachment/editor/20240228/1709094262vxjyt.jpg

    根据考古研究与基因研究,推测在新石器时代,南亚语系人群与南岛语系人群,分别经由不同路线进入东南亚。


    气候


    该地区平均气温超过25摄氏度,根据柯本气候分类,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地区,雨季时常出现热带地区特有的突然雷暴和狂风。岛屿地区属湿润热带地区,全年降雨量较多,但大陆地区及中南半岛受季风影响,属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和旱季明显。


    环境分类


    √. 热带雨林


    从菲律宾群岛到婆罗洲、苏拉威西岛北半部、爪哇岛西部和苏门答腊岛、若开地区海岸和马来半岛西海岸的岛屿。气温持续超过25℃,年降雨量达2000毫米至4000毫米,是植物的宝库。


    √. 热带高地


    苏门答腊后山的盆地,如帕马斯(南苏门答腊)和米南加保(西苏门答腊),海拔1500米左右,气候湿润但凉爽。自古以来就有人类居住,这里也进行了水稻精耕细作。


    √. 沿海低地


    热带雨林海岸不适合农业,除沙丘外还有泥炭林和红树林,但与沙丘一起,是渔业和航运的基地。


    √. 萨凡纳平原


    在东南亚大陆,由于干燥的东北季风的影响,冬季出现强烈的旱季,有许多雨季生长茂密、旱季落叶的雨绿森林。缅甸平原受西南季风影响,成为干旱地区。自古以来,人们就在平原上进行农耕,利用周围山区的流水进行灌溉。在泰国东北部的呵叻平原和柬埔寨平原,虽然雨季和旱季的降水量存在差异,但仍形成雨林。夏季降雨时间长,雨养水稻种植普遍。


    √. 三角洲


    三大三角洲(岩原吉三角洲、湄南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属热带草原气候。旱季几乎没有降雨。然而,在雨季,河流经常引发洪水。


    石器时代


    东南亚的人类文化可以追溯到距今2万至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是因为在大陆和岛屿上的洞穴和岩石阴影中都可以找到人类生命的证据。在大陆,可以追溯到越南北部的宋维文化、黄平文化、北山文化、达布文化。松维文化主要使用砾石周围有缺口的石器。它是在前永富省的宋维遗址发现的,放射性碳测年表明它的年龄在20000至12000年间。它属于旧石器时代,因为它不涉及抛光石器。


    接下来,和平文化以越南和平省的一组洞穴和岩石遮蔽的遗址命名。除了原始形式的石器外,还出现了诸如sumatoria等高级形式的石器,还出现了部分抛光的石器。食物残渣中还伴有一层贝壳(淡水螺和蜗牛)和动物骨头。它的年代可追溯到大约11000至7500年前,属于中石器时代文化。这种文化广泛分布于整个大陆,从马来半岛到苏门答腊岛。谅山省北山山脉发现的北山文化主要使用抛光石斧。偶尔伴随着陶器。清化省的TaVu遗址是一个大型淡水贝丘遗址,虽然石器的变化不多,但一个重要的变化是陶器的出现。


    能整体看到的很少,但都是圆形、深碗状。它厚实、柔软、无图案,并且在塔塔吉姆技术中使用的棍子上缠绕着纤维的痕迹。这种技术从中国南传。放射性碳测年距今大约是6000年前。义安省琼文遗址是由贝壳制成的大型贝冢,伴以大块碎石制成的石器、少量磨光的石斧和粗糙的尖头陶器。放射性碳年代测定为4700年前。


    简单历史


    东南亚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狩猎采集时代的和平文化。公元前两千年以后,农业开始传入东南亚。高棉帝国是中南半岛最早兴起的文明,高棉帝国的前身扶南在一世纪时便已存在于今柬埔寨一带,主要受印度文明影响,现代高棉帝国的继承者为柬埔寨。


    在十二世纪以后,现代泰国的前身素可泰王国、寮国的前身澜沧王国、缅甸的前身蒲甘王国亦纷纷兴起于中南半岛,这三个国家都受到早年高棉文明影响,奉行上座部佛教。同年代,越南亦已从中国独立,逐渐向南扩张,最终并吞了越南南部曾经存在的国家占城,并占据了原属高棉人的湄公河三角洲。


    在马来群岛(包含今马来西亚与印尼一带),最早兴起的王国是印度教与佛教王国,受印度文化影响,例如印尼苏门答腊的三佛齐王国,爪哇岛的马打兰王国,盛行于七到十世纪。在十三世纪以后,伊斯兰教传入并逐渐盛行于马来群岛,多个伊斯兰苏丹国先后兴起于马来群岛,例如麻六甲苏丹国。


    在十六世纪以后,欧洲殖民势力逐渐进入东南亚,菲律宾与印尼前后受到西班牙与荷兰的殖民。到了十九世纪,欧洲殖民势力开始进入中南半岛,缅甸受到英国的殖民,被并入英属印度,越南、寮国与柬埔寨则受到法国的殖民,成为法属印度支那。暹罗(泰国)则藉由王室的外交手段,成为东南亚唯一未被欧洲人殖民的国家。到了二战后,东南亚国家纷纷独立,原先荷属东印度独立成印尼共和国,英国在马来群岛的殖民地则成为了马来西亚联邦。


    农业


    基本上,东南亚的许多民族都是农业民族。大约4000年前,越南就开始了农业生产,而现在泰王国周围的地区也开始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到了公元四世纪,柬埔寨已成为东南亚主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即使在今天,东南亚仍然是世界领先的农业国家之一。


    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与传统民族的建立


    东南亚(除菲律宾外)位于中印贸易路线的中间,自古以来就是作为中转站发展起来的,在中国或印度的文化影响下,各地都有传统民族建立,此后各自实现了自己的历史发展。古印度人称这个地区为“金州”或“素万那普”,中国人称其为“南海”。东南亚海域的政权通过扶南与中国各个南朝进行谈判,但到了6世纪上半叶,在南海、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爪哇岛、和巴厘岛,开始与中国南朝直接谈判,并开始积极进贡。然而,中国人对东南亚的认知仍然是一个岛屿世界或大陆沿海港口城市。


    从4世纪末开始,印度思想影响了东南亚的王室制度本身。从四世纪到六世纪,使用南印度字母的铭文出现在整个东南亚。在岛屿地区,穆拉瓦尔曼铭文出土于公元4世纪东加里曼丹的库泰王国,伯纳瓦尔曼铭文则出土于西爪哇茂物周围。一组统称为“扶南铭文”的铭文是在五世纪至六世纪期间在湄公河三角洲出土的。此外,奥克奥等地发现的印度神佛雕像也证明了印度思想的大规模涌入。


    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


    19世纪,东南亚国家遭受欧美列强的殖民。如下所示,每个地区采用了不同的统治制度,但三个共同点经常被引用:“二元经济”、“复杂社会”和“分裂和间接统治”。换言之,有三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与传统农业经济并存、以民族多样性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旧统治阶级维持秩序并采用分工和间接统治。


    从地区殖民特点来看,首先是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周边地区(大巽他群岛南部),19世纪初期仅控制了特定港口和沿海地区,但逐渐受到英国和荷兰争夺殖民地的影响。两国之间的主导地位开始加强。荷兰政府强迫爪哇人种植甘蔗、咖啡和烟草,当地农民因剥削而陷入贫困。于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抗战频繁发生。


    在婆罗洲的北部和西部地区,文莱苏丹奖励那些镇压部落叛乱的人统治当地的权利,从而建立了砂拉越王国,一个由白人国王统治的国家,位于今天的砂拉越,以及现在的沙巴州。该州曾是英国人的殖民地,英国人前来保护锡克教徒。兰芳,亚洲第一个客家共和国,存在于婆罗洲南部,但兰芳的外交政策利用了清朝的权威,清朝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后,又遭到荷兰人的攻击和灭亡。


    在菲律宾群岛,酋长拉普拉普曾以娴熟的战术击败了麦哲伦的军队,但逐渐被西班牙势力侵蚀,文莱的战败导致伊斯兰权威的削弱。在西班牙统治下,庄园制度十分普遍,在这种制度下,佃农在大地主(主要是西班牙人)的手下从事艰苦的劳动。新兴的地主和知识分子阶层反抗这些社会矛盾,并创建了菲律宾联盟(1892年成立)等民族主义运动。1898年,在美国赢得美西战争的帮助下,埃米利奥·阿吉纳尔多宣布菲律宾独立并成为第一任总统。然而,阿吉纳尔多后来被美国俘虏,美国声称拥有该领土。


    1511年,葡萄牙征服马六甲,马来半岛成为殖民地,后来又被英国占领。新加坡作为英国的贸易和军事基地而蓬勃发展。上世纪以来,柬埔寨遭受越南和泰国的强大压力,多次面临国家消失的危险,安阳国王和诺罗敦国王担心国家会被沿线两国瓜分,国王将其列为法国的保护国。


     ●. 越南在建立最后一个王朝阮


     ●. 在老挝,曾被泰国奴役的琅勃拉邦、万象和占巴塞王国因法泰战争而成为法国领土。


     ●. 缅甸曾三次被英国入侵(英缅战争),成为英印度帝国的一个省。


     ●. 泰国曾饱受英法侵略,但通过政治、教育等现代化政策、巧妙的外交以及割让领土的补偿,泰国仍然是东南亚唯一保持独立的国家,并成为英法之间的缓冲国。


    这种殖民统治的建立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对,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民族主义的种子开始在东南亚萌芽,尽管速度较慢。


    太平洋战争


    1942年,当盟军成立“东南亚司令部”时,“东南亚”一词开始被广泛使用。当时并没有涵盖英属缅甸和马来亚、法属印度支那、荷属东印度群岛、美属菲律宾和泰王国等日军作战区域的概念,“东南亚”一词就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被带走了。此外,太平洋战争结束后,它成为战后进程中盟军行动地区的正式名称。此后,它被“东南亚”研究人员广泛使用,主要是在美国,并最终得到普遍使用。


    东盟成立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体系


    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五国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最初的目标是与冷战结构建立自治关系,独立和平地解决地区冲突(尽管所有成员国都是反共的),特别是在陷落西贡1975年此后,随着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关系更加密切,以贸易、资源、技术等为中心的区域内经济合作框架得以发展(扩大区域内优惠制度、降低关税、等等)现在您可以继续了。


    1986年菲律宾二月革命、1998年苏哈托下台等东南亚民主运动进展迅速,东南亚国家正在加速形成自己的政治文化民族国家的运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治民粹主义和大众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1999年柬埔寨加入东盟10国后,国家领土得到了国际和东南亚国家的确定和承认。1999年以来,东南亚历史研究的重点是东南亚国家的形成过程。


    经济


    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差异很大:


     ●. 新加坡经济发达,繁荣进步,东南亚唯一的发达国家,生活水平较高,经济活动以服务业、金融业、航运业、物流业、旅游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教育。


     ●. 马来西亚和泰国经济发展水平位居亚洲前列,经济以工业、制造业、旅游业和农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航运业,金融业和物流业。马来西亚拥有高度名列世界前茅的摩天大楼-双峰塔,并举办过一级方程式赛车的比赛,泰国是日本汽车业最大的海外加工基地,并拥有世界数一数二的农牧企业正大集团。


     ●. 菲律宾、印尼和越南的人均所得较低,偏重旅游业、基础制造业和农渔业并对外输出大量劳工。菲律宾人主要前往中东产油国、东亚的日本和港台、欧洲的意大利务工,印尼人主要前往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和中东产油国务工,越南人主要前往韩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珠三角务工。


     ●. 缅甸、柬埔寨、寮国和东帝汶为最不发达国家,缅甸、柬埔寨和寮国的经济只有旅游业和农业(老挝另一收入来源是输出电力);东帝汶的经济只有渔业和石油出口。


     ●. 汶莱虽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已开发国家相若,主要以石油、天然气出口为主,但财富和中东产油国一样只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


    人口


    整个东南亚面积为450万平方公里。2018年,该区域人口共有6.55亿人,当中有五分之一生活在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岛屿——爪哇岛。印度尼西亚人口多达2.68亿,乃全球第四。东南亚的宗教和民族情况复杂。除此之外,目前有近3000万华人生活在东南亚,主要分布在圣诞岛、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以及越南。


    /attachment/editor/20240228/1709094353wtnhd.jpg

    东南亚的人口分布


    民族


    东南亚人口最庞大的民族为爪哇族,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人口过亿,约占印尼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其次为京族,越南的主体民族,人口高达8600万,主要分布在越南,但在邻国柬埔寨及老挝亦是重要的少数民族。泰族则有超过6000万人口,是泰国的主体民族,与寮国的主体民族寮族文化语言相近。缅甸是一个民族相当多元的国家,人口最庞大的民族是缅族,人口有3000多万,占该国人口的三分之二。


    印度尼西亚最大的两支民族为爪哇族和巽他族(4,000万),其他较大的族群还有马都拉族(800万)、米南佳部人(800万)、布吉人(700万)、峇里人(400万)、达雅族(630万)、巴塔克人(850万)、印尼马来人(870万)等。


    新加坡最大的民族为华族(75.9%),其次为马来族(15.0%)与印度裔(以坦米尔人居多)占7.5%,其他民族占1.6%。


    马来西亚人口最大的民族分别是马来族(55%)、华族(23%)、印度族(7%)。但在东马,民族构成则与西马有很大不同,达雅族和达山-杜顺人分别是砂捞越州和沙巴州的最大民族。东南亚的马来族是跨国民族,除了是西马和文莱是主要民族外,在印度尼西亚、泰国南部、新加坡都是重要的少数民族。


    占族并没有自己的国家,曾经是越南南部的主要人群,目前是现代越南中部和南部,及柬埔寨中部的少数民族。柬埔寨是一个民族较单一的国家,主体民族是高棉族,在越南南部和泰国都有分布。苗族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和中国的交界处,主要是近三百年内才移居至东南亚。


    菲律宾的民族亦十分多元,人口较多的民族有他加禄人和比萨亚人,绝大多数菲律宾民族属于菲律宾语族。


    宗教


    东南亚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宗教,当中,伊斯兰教是最大的宗教,东南亚共有2.4亿人(40%的当地人口)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汶莱、马来西亚、泰国南部和菲律宾南部,印度尼西亚更是全球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国家。大多数印度尼西亚人为穆斯林,之后为佛教,全东南亚拥有2.05亿佛教徒,位居东南亚第二(38%的当地人口),主要分布在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缅甸和新加坡。在泰国、老挝、柬埔寨、缅甸流行的佛教,以印度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为主。新加坡及越南亦相当流行儒教。


    基督教为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部、马来西亚东部及和东帝汶的强势宗教。当中菲律宾拥有全亚洲最大的罗马天主教人口,而东帝汶则由于是长年受葡萄牙殖民而成为基督教国家。印度教是印尼巴厘岛的主要宗教,但由于融合了当地原生的泛灵信仰而与其他地区的印度教有所不同。由于庞大的印度裔人口,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亦有不少印度教徒。另外在东马沙捞越州、菲律宾的高地地区、新几内亚及老挝的偏远地区,至今依然保留着不少原生泛灵信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