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_Myanma_Burma
缅甸联邦共和国(英语:Myanmar或Burma),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孟加拉国西部和西北部,该国首都为内比都,商业首都为仰光(2005年以前是政治首都)。缅甸曾经是大英帝国的一部分,但不是英联邦成员。该国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而且在太阳能利用方面也具有良好的潜力。在现代,缅甸多元化的人口、政治、历史和人力资源发挥着关键作用。它由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管理,由1992年掌权的丹瑞将军领导。1948年之前缅甸一直受大英帝国统治,至今仍面临种族紧张局势和政变企图。
缅甸文化深受周边国家的影响,佛教文化与当地传统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特色。缅甸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2832公里,占国境线总长约二分之一;西北紧靠印度和孟加拉,东北接壤中国,东南紧邻泰国与老挝,国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森林覆盖率超过50%。
国名由来
缅甸之名,掸人称曼(Man),孟人称缅马(Mirma),英人称Myanmar,旧称Burma,缅人称MyanMa或Bama,均得名自梵文Brahma。汉译名“缅甸”之源有多种说法。有称汉朝称缅甸为掸、唐朝称骠,12世纪初的宋朝后始称“缅甸”,“缅”寓意“遥远”、而中缅边界一带的山间谷地在当地称作“甸”。也有称宋朝称蒲甘、元朝称缅国,明朝起始称缅甸。
1989年,缅甸军政府决定将英语Burma改为Myanmar。由于西方国家不接受军政府,他们认为其无权更改国家的英文名称,在英语中继续使用Burma。当用英语使用时,用户选择“Bama”或“Myanmar”,这两个词在技术上是可以互换的。国外大型新闻台,如英国广播公司(BBC)、《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以及美国和英国政府继续将缅甸称为“Burma”。
缅甸有7个地区和7个邦
地理
缅甸是东南亚陆地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也是世界第40大国家,比美国德克萨斯州略小,比阿富汗略大。该国边境的三分之一,即1930公里是连续的海岸线,中缅边境最长,达2185公里。缅甸的地形大致是西部山区,中部低地平原地区、东部高地可分为三部分。喜马拉雅山脉与缅甸相连,向南延伸为西罗马山脉。缅甸三面环山,西部有若开山脉,北部有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东部和东南部为掸邦高原和丹那沙林山脉。中部为平原。位于北部喜马拉雅山中的开加博峰海拔5881米,是缅甸也是东南亚的最高点。
缅甸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钦敦江、萨尔温江和锡唐河等。其中伊洛瓦底江发源于中国西藏林芝地区,向南流经缅甸中部地区,最后注入安达曼海。伊洛瓦底江是缅甸最长的河流,长近2170公里,流入穆塔马湾,山间有大片肥沃的平原。伊洛瓦底江为缅甸最重要的河流,缅甸大部分人口居住在若开山脉和掸邦高原之间的伊洛瓦底江流域沿岸。
缅甸主要河流伊洛瓦底江和钦敦江
气候
缅甸位于亚洲赤道地区,其沿海地区年降雨量为5000毫米。三角洲的年降雨量为2500毫米,半干旱地区位于缅甸中部,年降雨量不足1000毫米。北部地区最冷,平均气温为21摄氏度,沿海和三角洲地区的平均气温为32摄氏度。在三月和四月的夏季,缅甸中部的平均高温在43.3摄氏度以上,缅甸北部约为36.1摄氏度,掸邦高原则在29.4和35摄氏度之间,温度根据城市的位置和海拔高度而变化。总体而言,缅甸属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各地地形不同,气候也存在差异。纵观缅甸历史,缅甸发生的自然灾害十分严重。
经济
缅甸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从事农业的人口超过60%,农产品有稻米、小麦、甘蔗等等。其国土的森林覆盖率达50%,林区产硬木和贵重的柚木。工业有碾米、木材、石油开采、小型机械制造、矿产等部门。矿产有锡、钨、锌、铝、石油、钢玉及玉石,其中红宝石及翡翠之质素全球最高。
1987年,缅甸被列入最不发达国家名单,美国、欧盟和加拿大正在实施投资和贸易限制,主要外国投资者是中国、新加坡、韩国、印度和泰国。英国殖民时期,缅甸是东南亚最富裕的国家。当时,缅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国。英国统治期间,石油通过BOC公司出口和销售。至于缅甸,也拥有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缅甸生产世界70%的木材,而且缅甸的识字率很高。当时,很多人认为缅甸正在快速发展。
如今,缅甸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货物沿着伊洛瓦底江并通过泰缅边境进行贸易,火车轨道也很旧,自1990年首次建成以来,它已经破败不堪,几乎没有更新过。除主要城市外,高速公路也未铺设。包括仰光在内的全国范围内停电。
经贸关系
●. 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在2022年的资料显示,缅甸联邦共和国的出口总额为95亿美元,主要出口的货品是冰种翡翠和玉、天然木材、农产品、鱼类、衣服、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缅甸联邦共和国的第三大出口伙伴国,占其出口的14.2%。
●. 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在2022年的资料显示,缅甸的进口总额为55亿美元,主要进口的货品是石油、石化品、塑胶、汽车、机器、水泥、金属、食品、电子品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缅甸联邦共和国的第一大进口伙伴国,占其进口的37%。
农业
缅甸主要农产品是水稻,约占全国农田总面积的60%。按重量计算,水稻约占农作物总产量的97%。1966年至1997年间,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合作分发了52个现代水稻品种。这样,1987年水稻产量达到1400万吨,1996年全国一半的田地种植了现代水稻品种,耕地面积达到98%。缅甸经济中缺乏熟练且受过教育的劳动力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人口宗教
缅甸人口约为5500万左右,目前的人口调查只是估计值。自1930年以来,没有进行过准确的全国调查。泰国80%的移民工人来自缅甸。缅甸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5%,是东南亚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印缅边境、孟缅边境和泰缅边境沿线设有难民营,马来西亚境内有数千人。据估计,目前在国外的缅甸难民人数超过29.58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克伦族。
在阿拉马普拉的Mahagandhana寺庙,科林人正在祈祷和布施
缅甸的民族非常多元化,尽管政府正式承认135个民族,但估计实际上可能至少有108个。缅甸人占人口的68%。10%是掸族人,克伦族有7%。若开族人占4%。华侨占近3%。孟族占2%。其余部落是克钦族,下巴_是印度裔和其他少数族裔。
缅甸盛行的佛教是上座部佛教,佛教是国教。根据军政府的声明,89%的人口信奉宗教,特别是缅甸人。若开邦山凯伦大多数是孟族和华人,4%的人口信奉基督教,尤其是克钦族,除了钦族和克伦族之外,传教活动盛行的还有欧亚各地区的部落。缅甸基督徒五分之四是新教徒,主要是缅甸浸信会的成员。其余的都是罗马天主教徒。缅甸4%的人口是穆斯林,其中大多数是逊尼派。穆斯林中的印度族裔有少数人信奉印度教。
1961年8月29日,议会宣布佛教为国教。在缅甸,宗教信仰完全自由,不同宗教能够自由繁荣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因此,宗教建筑,宗教派别,宗教集市,庆祝活动可以举行得很有格调。在宗教方面,上座部佛教占人口的89.3%,但其他宗教也被允许自由信奉。其中,基督徒占5.6%;3.8%的穆斯林;10.5%的印度教徒102%的人崇拜鬼神。
语言
缅甸主要有四种主要语言:汉藏语、澳大利亚TaikaDai、印欧语系,缅语是缅甸人的母语和官方语言,与藏语、汉语关系密切。辅音书写系统源自基于新月和圆形的孟字母。缅甸文字以孟文体为基础,而孟文文字系统则以700年的南部婆罗米文字系统为基础。最古老的缅甸文字被发现于1000多年前。这种书写系统用于书写上座部佛教的经典,也用于撰写巴利语文学。
山在克伦族和克耶族文学的书写中,辅音字母是与缅甸语字母一起单独发展的。还使用注音符号。缅甸语包括尊重用语和适合年龄的表达方式。缅甸的社会制度重视教育。在村庄里,他们在寺院里学习世俗知识。国家开办的公立学校负责初中和高中教育。
文化
缅甸有许多不同的本土文化,但主要支柱是佛教和缅甸文化。缅甸文化也受到邻国文化的影响。在传统的缅甸村庄里,村里的寺院是村庄文化生活的中心。僧人受到宗教人士的尊敬,有四项供养。婚礼是一个成年男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件。每个佛教家庭的每个男性和儿童都必须在20岁之前接受光林。到了二十岁,他们也出家为僧。作为和尚通常至少持续一周。至于女孩们,则得到了听觉的祝福。
缅甸文化主要体现在村庄举行的佛塔节,村庄有守护神,缅甸人的生活充满了迷信和禁令。在英国殖民统治下,西方习俗开始进入缅甸文化。缅甸的教育体系是仿照英国模式的。像仰光这样的城市以殖民时期的建筑风格为主。少数民族部落中,东南地区的克伦族信仰基督教,在北部和西北地区的克钦族和钦族中也可见到这种现象。
饮食
缅甸盛产稻米,人民以大米为主食。早餐常吃鱼汤面、椰子面、椰子粥、凉拌面、凉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种各样的糕点小吃。缅甸人有喝早茶的习惯。人们在茶馆里喝奶茶,吃肉包子、油条及油饼,还喜欢喝鱼片汤、鸭肉粥等。
缅甸人在饮食方面较为节俭。常以鱼虾酱、辣椒、煮豆、酸菜叶汤佐饭。缅甸菜肴讲究油、辣、香、鲜、酸、咸。烹调方法多以炸、烤、炒、凉拌为主。炸烤食物易于保存,凉拌不需加热,又能祛暑。缅甸濒海多河,鱼虾丰富,易捕捞。在缅甸以鱼虾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尤多。缅甸人喜欢将竹笋腌成酸笋,和其他蔬菜、肉类混炒,味道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