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友连木材网】!
loading
立即发布信息

    老挝_Laos

    时间:2024-03-03 07:54:01  编辑:isky  来源:【友连跨境】  浏览:234次   【】【】【网站投稿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英文:The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老挝文:ສາທາລະນະລັດ ປະຊາທິປະໄຕ ປະຊາຊົນລາວ),通称为“老挝”,中国港台地区称为“寮国”,是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万象。该国货币为Keep,人口约733万人,是东盟成员国和法语国家国际组织成员。老挝是东盟10个成员国中唯一的内陆国家,面积约相当于日本的63%,全国约70%的面积是高原和山区,该国北与中国接壤,东与越南接壤,南与柬埔寨接壤,西南与泰国接壤,西与缅甸接壤。


    /attachment/editor/20240303/170942340194g3x.jpg


    国名来源


    寮国或老挝(寮语:ລາວ;法语:Laos)作为正式国名出现始于1893年,法国人以佬族的族名为其在澜沧故地建立的寮国保护国命名。“老(佬)”与“寮”在寮语中其实是同一个意思,据信是侗台语的第一人称,和壮语的“僚”系同源词,仡佬族,古僚人,以及古书蔑称的“獠”族,都和此有关。老挝的拉丁语转录:Sathalanalat Paxathipatai Paxaxon Lao,Sataranarat,Sataranarat的意思是“共和国”,pasatipatai的意思是“民主”,paserson的意思是“人民”,lao的意思是“老挝部落”。


    寮国在华人地区的国名译法有所不同,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称老挝,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称寮国。中文古籍中,曾称寮国为南掌、兰章、澜沧、缆掌、老挝、老抓、老丫、潦查等等。而在越南古籍中,被称作“哀牢”和“牢国”,简称“牢”。日本汉字还有“罗宇”的称法。在20世纪50年代前中国大陆的报纸在报导寮国新闻时使用的中文名称上比较混乱,有称“寮”、“佬”、“辽”等等。陈毅最终决定将译名定为老挝。在台湾和东南亚的华人仍称之为寮国。


    寮语中,习惯将老挝国家简称为“孟老”(寮语:ເມືອງລາວ,罗马化:Muang Lao),“孟”是泰语民族常用的地名前缀,在泰语中的本意是拥有城墙的城镇及其周边的附属村庄,且其统治者至少拥有“坤”的爵位。


    国家概况


    1353年,老挝人民第一个统一国家——澜沧王国(13世纪末—17世纪末)成立,首都为琅勃拉邦,曾是中南半岛的人口、贸易与文化大国。18世纪初,澜沧王国分裂为三个王国,1770年代末,这三个王国均由泰国统治,但1893年,法国迫使泰国放弃对老挝的宗主权并将其殖民化,并于1899年并入法属印度支那(French Indochina)。此时,奠定现代寮国疆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法国在印度支那半岛的殖民体系因日军占领法属印度支那而处于崩溃之中,1949年在法国控制下独立,成立老挝王国,1953年,寮国宣布独立,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很快陷入长期内战。1975年,共产主义组织巴特寮推翻君主制政权,寮人民民主共和国建立并存续至今。


    自1975年以来,经济一直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但1986年,在苏联改革和越南革新运动的影响下,采取了“新思维”(Chintanakarn Mai)政策来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国家正在实施向市场经济迈进的经济改革,包括独立核算制度和私营企业的复兴,然而经济形势严峻,该国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此外,老挝正在参与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经济区,以中老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取得进展。


    外交方面,老挝君主制时期于1955年加入联合国,1997年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自1975年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以来,它一直专注于与越南的外交,但自2009年以来它加强了与中国的外交。根据老挝计划投资部2018年的数据,人口为701万人。老挝人是泰族之一,占人口一半以上,是最大的族群,但也有许多其他少数民族居住在那里,包括越南人和华人。从地理上看,它是东盟10个成员国中唯一的内陆国家,面积约相当于日本的63%,全国约70%的面积是高原和山区。湄公河及其支流流经其中。该国南北狭长,北与中国接壤,东与越南接壤,南与柬埔寨接壤,西南与泰国接壤,西北与缅甸接壤。


    老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该国工业经济的支柱部门是水力发电,透过输电和铁路运输和邻国建立经贸联系。寮国是高速发展的经济体之一,2013年至2018年的平均GDP增长率为7.25%。2018年,寮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位列东南亚第七位,排在新加坡、汶莱、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之后,人类发展指数位列世界第139位,属中等组别。老挝目前是联合国、东南亚国家联盟、东亚峰会和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员,2013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地理


    老挝是一个不靠海的内陆国家,大部分土地被山地占据,尽管该地区的森林资源比邻国相对较多,但快速砍伐森林已成为一个问题。全国61%的土地面积为次生林,许多人也居住在这片森林地区。原始森林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比亚山(海拔2817米)是老挝最高峰。


    /attachment/editor/20240303/1709423458gvk9u.jpg

    老挝地形图

    湄公河


    湄公河周围有一小片平坦的区域。湄公河流经老挝,与缅甸和泰国接壤。泰国三分之二的边界是湄公河。除了分隔边界外,它们还用于河船运输,供人员和货物进出。1866年,法国派出一支探险队探索湄公河作为云南和西贡之间的贸易路线。虽然探险队到达了中国,但由于柬埔寨和老挝边境的孔帕蓬瀑布难以穿越,因此排除了其作为贸易路线的可能性。然而,今天(2000年代),满载货物的船只往返于万象和云南/景洪(位于中国和老挝边境)之间,使其成为重要的运输路线。


    万象湄公河旱季和雨季的水位差可超过10米。旱季结束时,四月左右,水位达到最低水平,小支流几乎断水,甚至湄公河主干河水位也出现惊人下降。但随着5月份雨季的到来,水量逐渐增加,到8、9月份,水量足以漫过天然堤坝,覆盖低地。尽管湄公河的养分含量较低,但它从雨季泛滥的腹地底土和洪泛区获取养分。于是,那里生长了大量的藻类和浮游生物,成为草食性鱼类和浮游生物鱼类的海藻床。正因为如此,河里的鱼很多,也成为了周围人的渔场。


    气候


    老挝属热带地区,受季风影响,该国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气候基本上是稀树草原气候。


     ●. 炎热季节是从二月下旬到五月。4月至5月平均气温接近30度,有时最高气温超过40度。


     ●. 雨季是从六月到十月。年总降雨量的大部分集中在雨季。但也有少数日子整天下雨,而且经常在短时间内下大雨。


     ●. 旱季是从十一月到二月下旬。季风从东北吹来,降雨量很少。从十二月到一月,气温下降,冬季开始。


    经济


    2022年老挝GDP为19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595美元,根据联合国标准,它被列为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18年,18.3%的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2美元。1997年7月始于邻国泰国的亚洲货币危机对老挝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老挝货币不仅兑美元大幅贬值,而且兑泰铢也大幅贬值。在老挝国内,泰铢与本国货币一样流通,并已纳入泰铢经济区,美元也被接受,因此你可以使用三种货币中的任何一种进行支付,从酒店、餐馆到镇上的市场和杂货店,老挝与中国边境附近也接受人民币。


    /attachment/editor/20240303/1709423516aiqkg.jpg


    除旅游业外,该国的主要外汇来源包括从覆盖该国约一半面积的森林获得的木材、向邻国泰国出售南俄大坝和其他地点产生的水力发电以及对外援助。其中,老挝因水力发电而被誉为“东南亚电池”。进入21世纪,日本在老挝设立经济特区以鼓励外国企业投资,2012年已有10个经济特区,巴色地区南部还设立了日本中小企业特区。随着中国和泰国等国家工资水平的上升,老挝吸引了寻求廉价劳动力的公司的注意。


    农业


    在人口不多、生活安逸的老挝,大多数人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首先,他们获得自己的大米并出售剩余的以产生现金收入。老挝人民的主食是糯米,这是一个以自给农业为基础的去中心化社会。老挝每年生产约220万至250万吨大米。许多农民在雨季种植水稻,在旱季种植蔬菜。2005年稻米产量57万吨,蔬菜产量77.5万吨。大约80%的劳动人口从事农业,虽然GDP较低,但粮食充足,不存在挨饿乞讨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老挝被称为“穷国的富裕”。


    水稻种植大致可分为在平原进行的水稻种植和利用山坡进行的刀耕火种水稻种植。稻田是用小井灌溉的,从父母到孩子,人们已经在那里定居了。由于刀耕火种农业依赖于太阳能和水循环带来的森林植被的恢复力,对土地的依恋很少,人们愿意在村庄内外迁移,近年来,一些地区开始种植橡胶树,很容易产生现金收入。


    湄公河流域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盛产叶菜类蔬菜,巴色市郊外的博劳恩高原是优质咖啡、卷心菜和土豆的产地,咖啡是老挝最大的农产品出口产品。此外,由于直到最近才使用农药和化肥,因此出现了种植和出口不使用农药种植的作物的运动。


    林业


    老挝的森林盛产桃花心木和柚木等木材,但法国人在19世纪开始彻底砍伐这些树木,目前松木主要出口到日本。老挝高原上的松树很多体型巨大、品质优良、树龄数百年,每年有3万立方米森林被砍伐运往日本,2级和3级废木材出售给老挝和越南的买家。由于常绿森林和松树被连根拔起,其保水功能严重受损,这已成为一个主要问题。


    采矿/能源


    老挝的矿产资源尚处于未开发阶段。例如,已发现大面积钾岩盐矿床,可用作化肥原料,面积达30平方公里。锡矿床储量估计为100亿吨。还发现了锑、硫、金、钨、铁、铜、铅、镁和锰矿床。然而,截至2023年,由于该国国土面积陡峭,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煤炭(29万吨)、锡(300吨)和盐(5000吨)的消耗量有限。唯一取得进展的领域是宝石领域,1991年蓝宝石产量达到35000克拉。


    老挝虽然河流多,水位大,但人口少,工业发展落后。为此,水力发电厂纷纷兴建,并向泰国等国家出口电力。但由于国内电网建设滞后,该公司面临着从销售地泰国进口电力不一致的问题。


    制造业


    老挝是一个内陆国家,没有面向公海的港口。尽管湄公河宽阔,足以容纳大型船只航行,但由于老挝南部的KhonPhapeng瀑布,无法从公海逆流而上。通过与拥有面向公海港口的邻国发展公路和铁路,这些后勤障碍正在得到克服。为此,柬埔寨和缅甸作为“泰国+1”(+1)的目标国家而备受关注,其劳动力丰富且劳动力成本低于面临工资上涨和劳动力短缺的泰国。但目前制造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市场上的工业产品大部分是泰国或中国制造。


    过去,拥有现代化设备的大型工厂只有国营啤酒老挝,生产啤酒和软饮料。说到老挝酒,有老挝酒,一种用大米酿制的烧酒,但生产仍停留在家庭手工业的水平。传统纺织品也很出名,但许多都是手工制作的,作为女性农民的副业。


    旅游业


    1997年,琅勃拉邦古镇被正式登记为世界遗产,2001年,占巴塞省文化景观中的Wat Phu及相关古迹被正式登记为世界遗产。旅游业老挝旅游年期间,旅游业发展迅速。现在,老挝大力培育旅游产业。琅勃拉邦古镇、石缸平原佛寺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和众多佛教寺庙每年吸引超过300万外国游客,成为创汇的主要产业。为推广,2007年第一届老挝节于2007年9月23日至24日在日本东京代代木公园举行,介绍老挝的魅力。


    人口民族


    截至2023年,老挝总人口约为733万人,自2000年以来一直以每年10万人的速度稳步增长,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4人。首都万象人口最多,有71万。老挝最大的族群是老挝族,占人口一半以上,其次是约50个少数民族。然而,老挝政府将所有具有老挝国籍的人定义为老挝人,因此官方上不存在少数民族。


    老挝政府根据居住地区的海拔高度将老挝人定义为:低地老挝人(Laorum,约占人口的70%,居住在老挝北部山区盆地)、丘陵老挝人(Laorum)图恩(约占人口的20%,居住在山麓)(稻田种植水稻和刀耕火种的结合),以及高地老挝部落(Laosun,约占人口的10%,居住在深处)山区以刀耕火种方式种植旱稻和玉米)。


    这种基于海拔的分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以来孟高棉人就生活在这个地区,但泰国人从九世纪左右南迁。后来,从19世纪末清朝末年开始,蒙棉族、藏族、缅甸族后裔从中国南方移民过来。据说,他们因为不喜欢汉人的控制和干涉而移民。


    语言


    虽然各民族都使用语言,但官方语言是老挝语。老挝语和泰语是同一语言的不同地区变体(简单来说,老挝语和泰语是彼此的方言),但老挝语却隔绝了泰国的影响,因此有强调老挝语的倾向。老挝语言独立。老挝为游客提供服务的酒店和餐馆广泛使用英语,此外,法语被接受过法式教育的人士、政府官员和精英人士广泛使用。


    宗教


    老挝宗教方面,60%为上座部佛教,40%为万物有灵论或其他宗教,但佛教和万物有灵论往往混杂在一起。老挝南部也盛行基督教。在一直持续到19世纪的兰桑王朝期间,佛教被视为国教。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后,佛教不再受到特殊保护。然而,农村社区和佛教寺庙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attachment/editor/20240303/1709423626navar.jpg

    在一直持续到19世纪的兰桑王朝期间,佛教被视为国教。即使在今天,在琅勃拉邦,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僧侣们的布施。


    文化


    老挝传统文化受印度婆罗门教和上座部佛教影响重大,与高棉文化、泰国文化和缅甸文化有一定相似之处,近代又因殖民原因受到法国文化一定影响。东部以安南山脉和中华文化圈的越南隔开。老挝作为多民族国家,有着多样的文化。


    老龙族群居住在富饶的湄公河流域平原,是历史上澜沧王国的统治者,创造了繁荣的文化,因此一般来说老挝传统文化主要是低地老龙族群的文化。老龙人传统上居住在吊脚楼里,种植水稻,信仰上座部佛教,带有一定民间信仰特征。老龙族人的传统服饰成为现代老挝的民族服装典型,称为苏老,意为“老挝服饰”。老听族群内部各民族的关系比较松散,最大民族是克木族。老松族群中的最大族系是仡蒙人,或称苗人,种植旱稻和玉米。老听族群和老松族群传统上实行刀耕火种,文化主要是部落文化,如口述历史、万物有灵、图腾崇拜等。


    老挝艺术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但由于老挝作为独立强权的历史比较短,所以老挝的艺术和邻国如泰国、柬埔寨、缅甸相比,时间跨度较短,风格也相对单调。还有许多精美的艺术品遭到外族劫掠,例如被泰国人掳走的大玉佛。当代老挝艺术在万象和琅勃拉邦等城市有一定发展,编织品是比较常见的艺术品种类。糯米是老挝人的主食,食用糯米是老挝人认同的一种来源,老挝人有自称为“糯米的后代”。食用糯米被视为老挝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