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国_Bangladesh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通称孟加拉,是南亚主权国家。位于孟加拉湾之北;东南山区一小部份与缅甸为邻,其他部份都与印度接壤。国土绝大部分为贾木纳河冲积平原,位于孟加拉湾的海域面积大致等同于陆地面积。孟加拉国98%的人口使用孟加拉语,国教为伊斯兰教,总人口约1.7亿,排名世界穆斯林国家第三、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
孟加拉第一大城市是首都达卡,而第二大城市吉大港市同时是该国最大的港口。孟加拉国东西最大面积为440公里,西北至东南南北最大面积为760公里。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南亚两条最长的河流恒河和雅鲁藏布江与孟加拉湾交汇处形成的。生活在这片恒河-雅鲁藏布江口地区约3000多年的人们,经历了历史的各种风风雨雨,形成了现在的独立国家“孟加拉国”。
概况
1947年,东孟加拉邦成为巴基斯坦自治领人口最多的省份,更名为东巴基斯坦,达卡成为该国的立法首都,1952年的孟加拉语运动、东孟加拉邦议会选举、1954年-1958年巴基斯坦政变、1966年的六点运动、1970年的巴基斯坦大选导致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民族主义和民主运动兴起。巴基斯坦军政府拒绝将权力移交给由谢赫·穆吉布尔·拉赫曼领导的人民联盟,发动了对包括知识分子在内,支持独立的孟加拉平民的屠杀,即1971年孟加拉国种族灭绝。
1971年的孟加拉国解放战争随机爆发。在印度的帮助下,穆克提·巴希尼发动了一场成功的武装革命。1972年,新成立的孟加拉国成为南亚第一个宪政世俗国家。1988年,伊斯兰教被宣布为国教。,2010年,孟加拉国最高法院重申了宪法中的世俗原则。孟加拉国是一个基于西敏制度的单一制议会制宪政共和国。孟加拉人占孟加拉国总人口的98%,孟加拉国庞大的穆斯林人口使其成为第三大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该国由8个省、64个区和495个街道组成。它拥有仅次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南亚第三大军队,并一直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贡献者。
印度-太平洋地区的中等强国,孟加拉国是一个新兴经济体,其名义GDP排名世界第33位,购买力平价排名第29位。由于罗兴亚种族灭绝,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难民人口之一。孟加拉国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贫困、文盲、腐败、威权主义和侵犯人.权行为。然而,自2011年以来,贫困率已减半,预计该国将在这十年内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孟加拉国曾经是平纹细布贸易的历史中心,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现代服装出口国之一。
地理
孟加拉国东南部邻缅甸,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连,南临孟加拉湾。80%以上的领土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冲击而成的三角洲上,属于肥沃、平坦的冲积平原,河道纵横密布,河运发达,河流和湖泊约占全国面积10%,非常适合农业和渔业,但雨季极易泛滥。孟加拉国土的大部分低于海拔12米,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就会有大约10%土地会被淹没。东南端为吉大港山区,平均海拔300—600米,矿藏有天然气、煤、钛、锆等。
孟加拉国卫星照片
孟加拉国海岸线长度为580公里,东南部的考克斯巴扎尔拥有世界上最长的不间断海滩之一。孟加拉国的最高点是位于该国东南部吉大港山区的莫达克穆阿尔(Modak Mual),海拔1052米,最高峰是“维杰”,海拔1280米。孙德尔本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红树林之一,覆盖孟加拉湾沿岸该国西南角的大部分地区。这里是多种动物的家园,包括皇家孟加拉虎(虎)、奇特拉鹿。
气候
孟加拉国气候温和。根据天气和气候分为6个季节,即:夏季、季风、秋季、赫曼特、冬季和春季。年降雨量为1500-2500毫米;在东部边界,这一高度超过3750毫米。孟加拉国的平均气温为25摄氏度。北回归线已经穿过孟加拉国。这里的气候受到赤道的影响。十一月至三月是温和的冬季。夏季从三月持续到六月。季风季节从六月持续到十月。这段时间,受季风影响,雨水较多。洪水、龙卷风、龙卷风和海潮等自然灾害几乎每年都会袭击孟加拉国的部分地区。
简单历史
在南亚古代古典时期,孟加拉国地区形成了Banga、Pundra、Gaur、Gangariddhi、Samatat和Harikel等乡镇。该地区在孔雀王朝时期是孔雀帝国(公元前322年–公元前184年)的一个省。这些城镇以其海军力量和海上贸易而闻名。这些城镇向中东和罗马帝国出口平纹细布和丝绸。第一个千年,孟加拉国地区周围建立了帕拉帝国、旃陀罗王朝、森王朝。在巴赫蒂亚尔·卡尔吉征服高尔之后和德里苏丹国时期,伊斯兰教传播到该地区。欧洲人认为沙希孟加拉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业国家。
在莫卧儿时期(1526–1857),苏巴孟加拉邦创造了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这比当时整个西欧的GDP还要高。1765年至1947年,孟加拉国领土属于孟加拉总统管辖。1947年印度分治后,孟加拉国地区被纳入新成立的巴基斯坦自治领,称为东孟加拉(1947-1956;东巴基斯坦,1956-1971)。1947年至1956年,孟加拉民族主义围绕孟加拉语运动发展,东巴基斯坦在印度的帮助下,通过民主和武装斗争,反对各种政治、文化和经济剥削,于1971年建立了一个独立的主权民族国家,名为孟加拉国。
独立后时期,贫困的孟加拉国多次发生饥荒和自然灾害;此外,政局长期不稳定、军事政变频发,多次扰乱国家整体政治稳定。20世纪90年代的反独裁运动导致1991年重新建立议会统治,并延续至今。尽管面临种种逆境,孟加拉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进步和繁荣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孟加拉国是世界上人口第八多的国家,尽管它的面积排名世界第92位。孟加拉国是世界上仅次于6个小岛屿和城邦的人口最稠密的国家。这个面积不到56000平方英里的小国估计(2018年)人口超过1800万,即每平方公里1140人。孟加拉语是该国约99%人口的母语;识字率约为75.2%。
人力车是孟加拉国人的交通工具之一
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2017-18年孟加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2,50,479千万塔卡(2612.7亿美元),2018-19年将增至2858.2亿美元。2017-18年,孟加拉国人的人均年收入为1752美元。政府估计2018-19财年的人均收入将为1956美元。贫困发生率20.5%,特困人口10.5%,年减贫速度1.5%。这个发展中国家近二十年来实现了每年5%至6.2%的经济增长,跻身世界前11位。首都达卡和其他城市的扩张是孟加拉国这一发展的推动力。其中的核心是雄心勃勃的中产阶级的快速发展以及有能力和活跃的企业家阶层的出现。孟加拉国的出口导向型服装业尤其享誉世界。人力输出也是该国的经济支柱之一。世界银行预计,2018-20财年孟加拉国经济将以年均6.7%的速度增长。
该国位于肥沃的恒河-雅鲁藏布江盆地,几乎每年都会遭遇季节性洪水。旋风也很常见。这个低收入国家的主要问题——普遍贫困在过去二十年里已基本得到控制,识字率迅速提高,节育计划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此外,孟加拉国在国际人力资源开发指数方面取得了堪称典范的进步。然而,孟加拉国仍然面临一些重大挑战,包括普遍存在的父权制、政治和行政腐败、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竞争以及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导致的下沉威胁。
此外,社会分裂以一种新的方式被创造出来,即一种所有人都能接受的选举制度。孟加拉国盛行议会民主政体。孟加拉国是南亚区域合作组织和BIMSTEC创始成员国。此外,该国还是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海关组织、英联邦、八个发展中国家、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等国际组织的积极成员。
伊斯兰历史
孟加拉国伊斯兰教的早期历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8世纪至12世纪,穆斯林与孟加拉的贸易与阿拉伯和伊朗的贸易发展。第二阶段开始于13世纪,当时孟加拉处于穆斯林统治之下,并受到穆斯林王朝的统治,穆斯林与孟加拉的贸易与阿拉伯和伊朗发展起来。
孟加拉进入穆斯林统治后,穆斯林王朝的统治开始于孟加拉。在此期间,伊斯兰教成为孟加拉的主要宗教。穆斯林王朝促进了伊斯兰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阿拉伯、伊朗和孟加拉之间的海上贸易可以在伊德里西、伊本·霍卡尔、马苏迪、伊本·霍达贝和苏莱曼·塔齐尔的著作中找到。
这些作者提供了有关穆斯林与孟加拉贸易发展以及伊斯兰教在孟加拉早期传播的信息。萨珊王朝垮台和阿拉伯人占领波斯贸易路线后,穆斯林与孟加拉的贸易蓬勃发展。萨珊帝国是中东和亚洲的一个强大帝国,在七世纪被阿拉伯人击败。阿拉伯人接管波斯帝国的贸易路线后,开始与孟加拉进行贸易。大部分贸易发生在孟加拉东南部、梅格纳河以东。
据认为,孟加拉国穆斯林社区最早存在于公元690年左右。孟加拉可能被早期穆斯林用作通往中国的路线。孟加拉是与中国的重要贸易中心。穆斯林商人利用这个贸易中心穿过孟加拉到达中国。在帕哈普尔和迈纳马蒂的考古遗址中发现了阿拔斯王朝的硬币。阿拔斯王朝是建立于七世纪的阿拉伯王朝。这些硬币表明伊斯兰教在孟加拉的早期传播。
人口
截止2024年,孟加拉人口约1.68亿人,孟加拉族是孟加拉国的主体民族,最大的少数民族是吉大港山区部落查克玛人,信上座部佛教,人口占比0.7%。孟加拉国还有很多来自缅甸的罗兴亚人难民。孟加拉国有49.8%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33.4%为极度贫困人口。平均每4109人有1张医院床位,每3866人有1名医生。
孟加拉语是该国99%的人的母语。根据宪法第3条,孟加拉语是孟加拉国唯一的官方语言,1987年的《孟加拉语促进法》规定,在除对外交流之外的政府活动中使用孟加拉语,并在与外国投资者打交道时使用英语。孟加拉国宪法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但禁止基于宗教的政治,它确保印度教徒、佛教徒、基督徒和所有宗教人士得到平等承认。自1972年以来,孟加拉国是南亚第一个宪政世俗国家。
伊斯兰教是宗教
孟加拉人的主要宗教是伊斯兰教(91.4%);其次是印度教(7.95%)、佛教(0.6%)、基督教(0.4%)和其他宗教(0.1%)。大多数穆斯林是逊尼派思想家。伊斯兰教是孟加拉国最大的官方宗教,占总人口的86.6%。该国是大多数孟加拉穆斯林的家园,孟加拉穆斯林是穆斯林世界第二大民族。大多数孟加拉国穆斯林是逊尼派,其次是什叶派和艾哈迈迪派。
其中大约百分之四是无名穆斯林。孟加拉国拥有世界第四大穆斯林人口,是继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之后世界第三大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该地区有着悠久的苏菲主义传统。孟加拉国最大的穆斯林集会是由Tablighi Jamaat组织的一年一度的World Ijtema,这是继朝觐之后穆斯林世界第二大穆斯林集会。
印度教
印度教人口占总人口的12.1%;他们大部分是孟加拉印度教徒,也有一些是少数民族。孟加拉国印度教徒是继尼泊尔和印度之后世界第二大印度教社区。孟加拉国的印度教人口分布均匀且广泛,就居住密度而言,Gopalganj、Dinajpur、Sylhet、Sunamganj、Mymensingh、Khulna、Jessore、Chittagong和Chittagong Pahri地区的印度教人口较多。尽管人口不断减少,印度教社区仍然是达卡仅次于穆斯林的第二大宗教社区。
佛教与基督教
佛教是该国第三大宗教,占百分比0.6%。从居住密度来看,孟加拉佛教徒在吉大港山区的部落群体中数量较多(特别是查克马、马尔马和坦昌亚社区),并且大量佛教徒居住在吉大港沿海地区。基督教是该国第四大宗教,占0.4%。
Lungi是孟加拉国人民的民族服饰
经济
孟加拉国是一个经济依赖农业的发展中国家。根据联合国的分类,它是最不发达国家。2017年3月,孟加拉国人均收入为1259.92美元。2020年8月,人均增至2064美元(1美元=84塔卡),国家外汇储备超过319亿美元。尽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和服务业大规模扩张,孟加拉国的经济仍然很大程度上依赖农业,该国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农业中。该国的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黄麻和茶叶。
该国出产奥什、阿曼、博罗和伊里大米。黄麻被誉为孟加拉国的“黄金纤维”,曾是孟加拉国的主要外汇来源。目前,孟加拉国的外汇大部分来自出口成衣,而赚取的外汇大部分用于进口该行业的原材料。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廉价劳动力和其他优势导致外国和本地对该行业进行了大量投资。2016-17财年,成衣出口额为281.5亿美元。
孟加拉国服装行业雇用了大约400万工人,其中90%是女性。孟加拉国外汇的另一大部分来自孟加拉国侨民的汇款。根据修正后的计算,2016年孟加拉国人民的人均收入增至1466美元。孟加拉国各项经济指标均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但世界银行2005年国别讨论赞扬了该国在教育、人口控制和其他社会领域取得的进步。
1990年以来,孟加拉国实现了年均5%至6.2%的增长率。中产阶级和消费阶层迅速壮大。在高盛2005年12月的分析中,孟加拉国被认为是接下来的11个国家之一。根据2016-17财年的预测,预计今年GDP增长约6.8%。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小额信贷项目为孟加拉国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格莱珉银行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是小额信贷的支持者。20世纪90年代末,格莱珉银行拥有230万会员;BRAC和其他援助组织也拥有约250万成员。
孟加拉国政府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出口加工区(EPZ),以发展该国的工业和出口。孟加拉国出口加工区管理局(BEPZA)对其进行监管。该国大部分进出口贸易是通过吉大港海港、蒙拉海港和贝纳波勒陆港完成的。
矿物资源
孟加拉国的矿产资源包括天然气、煤炭、泥炭、石灰石、硬岩等。在迪纳杰布尔地区的哈金布尔也发现了铁矿,在科克斯巴扎尔的海滩沙子中还发现了重宝石(锆石、钛铁矿、金红石、磁铁矿、石榴石、独居石、白钛石、蓝晶石等)。
交通通讯系统
√. 水路
孟加拉国是一个河流国家。因此,海运或水路被认为是孟加拉国最古老的运输路线。内河航道和海上航道同样重要。作为一个河流国家,水路对于内部运输很重要,但海路用于与外界的运输。孟加拉国拥有约8400公里长的内陆通航水道。其中,全年通航里程5400公里。剩余约3000公里仅在季风期间使用。一般来说,该国南部和东部地区的河流较为通航。
该国重要的河港位于该地区:达卡、纳拉扬甘吉、昌德普尔、巴里萨尔、贾尔卡蒂、库尔纳等。大多数(94%)的河流乘客乘坐船只和汽艇出行,其余(6%)乘坐汽船。该国的海上航线主要用于贸易和商业。目前孟加拉国有三个海港。它们是吉大港海港、蒙格拉海港和帕拉海港。
√. 铁路
自英国统治以来,铁路一直是孟加拉国最安全的交通方式。1971年独立时,孟加拉国拥有2857公里的铁路。根据2008-2009年的估计,孟加拉国有2835公里的铁路。该国有两种类型的铁路——米轨和宽轨。铁路由火车站管理,各个车站也被指定为枢纽。一个名为孟加拉国铁路公司的组织正在致力于集中管理铁路。
孟加拉国铁路运营着50多趟旅客列车。从吉大港的多哈扎里到考克斯巴扎尔的特克纳夫的128公里铁路已投入使用(2013年),以将孟加拉国与泛亚铁路网连接起来。该铁路将与缅甸Gundum火车站相连。在政府倡议下修建了许多铁路桥梁,通过铁路连接整个孟加拉国。哈丁桥、拜拉夫塞图桥、提斯塔桥都是其中著名的桥。
√. 航空
孟加拉国提供航空或空运,以方便国内外的旅行和货物运输。国内航空旅行系统可以前往国内各个机场,国际航空旅行系统只能从国际机场出发。[151]沙阿贾拉勒国际机场位于达卡库尔米托拉,是孟加拉国的国际机场之一。吉大港、锡尔赫特和科克斯巴扎尔也有国际机场。孟加拉国的国家航空公司是孟加拉航空公司。活跃的国内机场有杰索尔机场、巴里萨尔机场、沙阿马克杜姆机场、赛德普尔机场、伊什瓦迪机场等。
√. 饮食
孟加拉国菜,是孟加拉民族的饮食,孟加拉国的多样化历史和河流地理形成了孟加拉国美食。该国属热带季风气候。古代孟加拉地区饮食包括大米,鱼,蜂蜜,乳制品和蔬菜。后来受波斯和蒙兀儿帝国影响发展出现在的孟加拉菜色。
大米和鱼是孟加拉国人民的主要食物。著名的谚语“mache bhate bangali”翻译为“孟加拉:鱼和米饭”。除了鱼之外,日常膳食还包括配以各种各样的咖喱,绿叶蔬菜,扁豆的普通米饭,以及作为配菜的土豆泥,红烧蔬菜和/或油炸蔬菜。孟加拉国菜肴呈现出浓郁的芳香味,通常材料包括鸡蛋,土豆,番茄和茄子。孟加拉国的烹饪中使用各种香料和草药,以及芥末油和酥油。
虽然该国许多地区都有各自的美食,但以下食品的使用和消费在全国各地都很普遍,并且是孟加拉国食品的特征:食用各种米糕、烤饼、鱼(特别是淡水鱼,这是孟加拉国饮食的一个显著特征,鱼头是用来招待贵宾)。肉类消费包括牛肉(国内的印度教徒和西孟加拉邦人则不吃),山羊肉,羊肉,鹿肉,鸡肉,鸭肉,广泛食用各种各样的植物,整个植物的茎和叶都在孟加拉菜中食用。龙虾和虾等海鲜也很普遍。乳制品和甜食一直是孟加拉饮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博茨瓦纳_Botswana[图]
- 葡萄牙_Portugal[图]
- 摩洛哥_Morocco[图]
- 老挝_Laos[图]
- 柬埔寨_Cambodia[图]
- 土耳其_Turkey[图]
- 孟加拉国_Bangladesh[图]
- 新加坡_Singapore[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