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友连木材网】!
loading
立即发布信息

    印度_India

    时间:2024-02-28 11:09:54  编辑:isky  来源:【友连跨境】  浏览:354次   【】【】【网站投稿

    印度(正式名称:印度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India),是位于南亚的印度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印度是世界上地理面积第七大的国家,而就人口而言,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巴基斯坦位于印度西部,西北部为阿富汗,东北部为中国、尼泊尔、不丹,东部为孟加拉国、缅甸。印度在印度洋西南部与马尔代夫、南部与斯里兰卡以及东南部印度尼西亚接壤。其北临喜马拉雅山脉,南临印度洋。东南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attachment/editor/20240228/1709087378fjtd9.jpg


    国名由来


    历史上,中国对印度的称呼几经改变。西汉译为羌独,东汉称为“天竺”。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记》认为“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天竺,今从正音,宜云印度”,于是正式以印度(他称之为“五印度”)取代旧称。而“天竺”、“身毒”、“印度”等译名皆源于印度河的梵语名सिंधु(Sindhu)——其波斯语变音为هندو ‎(Hindu),希腊语变为Ίνδό(Indu),龟兹语则是Indaka。印度人自称婆罗多,印度曾有过很多国名,对同一名称的来历,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印度有两个官方名称——印地语中的“Bharat”和英语中的“India”。印度这个名字源于“Indus”,即印度河的英文名称。根据Shrimad Bhagwat Mahapuran中描述的一个故事,Bharat这个名字取自古代皇帝Bharat的名字,他是Manu的后裔,也是Rishabhdev的长子。根据一种词源学,Bharat(Bha+Rat)一词的意思是内在之光或吸收在维德卡之光中。印度还有第三个名字Hindustan,意思是印度的土地,这个名字在阿拉伯和伊朗特别流行。很久以前,一个印度口语名字“SoneKiChidiya”也很流行。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描述,今北印度地区划归印度管辖。印度还有许多其他名称:印度、Bharatvarsha、Aryavarta、Hind、Hindustan、Jambudweep等。


    概况


    现代人类(智人)大约55000年前从非洲来到印度次大陆。1000多年前,他们定居在印度河西岸,并逐渐迁徙并发展成为印度河流域文明。到公元前1200年,梵语已传遍整个印度次大陆,印度教也在此兴起,《梨俱吠陀》也已成书。此时,佛教和耆那教兴起。早期的政治巩固催生了以恒河盆地为基地的孔雀帝国和笈多帝国。他们的社会充满了广泛的创造力。


    中世纪早期,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和琐罗亚斯德教在印度南部和西部海岸扎根。来自中亚的穆斯林军队不断进攻印度北部平原,最终导致德里苏丹国的建立,并将印度北部并入中世纪伊斯兰帝国。15世纪,毗奢耶那伽罗帝国在南印度创造了持久的复合印度教文化。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统治逐渐扩大,使印度转变为殖民地经济体,也加强了其主权。英国统治始于1858年。一场有影响力的民族主义运动逐渐开始,以非暴力抗议而闻名,并成为结束英国统治的主要因素。1947年,英属印度帝国根据宗教划分为两个独立的自治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


    印度自1950年以来一直是联邦共和国。印度人口从1951年的3.61亿增加到2011年的12.11亿,2022年增加到14.076亿。人均收入从64美元增至1498美元,2020-21年增至2150美元,2022-23年初增至2450美元,男性识字率从16.6%增至74.04%,女性增至64%。印度已成为快速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和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印度在航天领域取得了显着且独特的进步。印度电影、音乐和精神教义在全球文化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attachment/editor/20240228/1709087547ldohg.jpg

    身着传统服饰的印度妇女


    印度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国家。印度与中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存在争议。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就克什米尔地区存在争议。性别不平等、虐待儿童、儿童营养不良、贫困、腐败、污染等是印度面临的主要挑战。21.4%的面积为森林覆盖。印度的野生动物传统上在印度文化中被视为宽容,栖息在这些森林和其他地方的受保护栖息地。Trimohini Sangam也是1948年2月12日埋葬圣雄甘地骨灰的12座河岸之一。


    印度并不是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其境内民族和种族繁多,印度人中的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各族群都拥有各自的语言文字,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均被定为联邦官方的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作为共同语言使用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是在南印度,地位更高于印地语。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多信仰的国家,号称“宗教博物馆”。


    世界主要宗教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古印度,而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作为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也有1亿8千万信徒,自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次大陆,公元10世纪后北印度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信奉伊斯兰教,其中的蒙兀儿王朝几乎征服整个次大陆;第三大宗教基督宗教亦有3千万信徒,对于印度与基督教世界的往来甚有助益。


    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四国联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印度被视为潜在超级大国之一。印度是世界第三大军费支出国,在2022年其军费预算达到766亿美元。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


    另一方面,波里活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印度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中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地理和气候


    √. 地貌特征


    印度完全位于印度板块上,该板块是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一个细分部分。在古代,这个板块是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与非洲和南极洲相连。大约9000万年前,白垩纪时期,印度板块下沉了15厘米。它开始快速向北移动,并在始新世时期与欧亚板块碰撞。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特提斯高原沉积物隆升形成的。后来,由于前部盆地沉积物堆积,形成了印度河-恒河平原。印度板块仍在以每年约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喜马拉雅山的高度仍在以每年2毫米的速度上升。


    /attachment/editor/20240228/1709087457jy3f2.jpg

    印度地形图


    印度地理是多样的:从雪山山脉到沙漠,从平原到雨林,从丘陵到高原,风光应有尽有。印度囊括了位于印度板块的印度次大陆的绝大部分,以及印度-澳洲板块的偏北部分。印度拥有海岸线7000多公里,其中大多数位于亚洲南部半岛,伸入印度洋。


    肥沃的恒河平原覆盖了印度北部、中部和东部的绝大部分。而德干高原占了印度南部的绝大部分。印度西部是塔尔沙漠,这是一个岩石和沙尘的混合沙漠。印度的东部和东北部边境线涵盖了喜马拉雅山脉。由于与巴基斯坦的领土纠纷,印度的最高点存在争议。按照印度的说法,其最高点(在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是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印度无争议的最高点是干城章嘉峰,海拔8598米。


    印度位于印度次大陆,主要由三个地理区组成:在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的高山区(其中就有海拔8,598米的印度最高峰康城章加峰)、中央平原/恒河平原(Indo-GangeticPlain)以及南部的德干高原。


    喜马拉雅山以南是印度河-恒河平原,由印度河、恒河和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形成。在喜马拉雅山(什瓦利克)山麓,河流离开山区进入平原的地方,在一条河流交织的狭窄带中发现了卵石-石头混合沉积物。这个倾斜的区域被称为巴巴尔(Bhabar)。巴巴尔以南是特莱地区,灭绝的河流在这里重新出现。这个地区充满了沼泽和森林。冲积平原位于特莱南部。平原冲积层有老冲积层和新冲积层两种。古老的冲积层称为Bangar。它发现于相对较高的地面,河流的洪水无法到达的地方。在其中的一些地方发现了石灰卵石。新的冲积层称为哈达尔。它被发现于河漫滩和河流三角洲地区,那里的河流每年都会沉积新的沉积物。


    北印度平原以南的整个地区是一片广阔的高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陆地的遗迹,主要由坚硬的粒状变质岩组成。高原三面被山脉包围。北部是温迪亚恰尔山和萨特普拉山,讷尔默达河从山间流向西边。温迪亚恰尔(Vindhyachal)位于讷尔默达(Narmada)山谷以北。萨特普拉山脉将北印度与南印度分开,东边被称为马哈德夫山和麦卡尔山。萨特普拉以南是阿旃陀山。半岛西部边缘有一些山丘,称为西高止山脉,东部边缘有称为东高止山脉的山丘。


    许多重要的大河如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亚穆纳河、戈达瓦里河和克里希纳河等都流经印度。


    √. 气候


    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天时有较明显的季风,冬天则较无明显的季风。印度气候分为雨季(6–10月)与旱季(3–5月)以及凉季(11–2月),冬天时受喜马拉雅山脉屏障影响,较无寒流或冷高压南下影响印度。


    传统上,印度认为有六个季节,但印度气象部门描述了四个季节,我们可以将其与传统名称进行比较,如下所示:


     ●. 冬季——十二月至三月,其中十二月和一月是最冷的月份;印度北部的平均气温为10至15摄氏度。


     ●. 夏季或季风前–4月至6月,其中5月是最热的月份,平均气温为32至40摄氏度。


     ●. 雨季(季风或雨季)——从六月到九月,其中最大降雨量出现在八月。事实上,季风的到来和退去都是先后发生的,而且不同地方的时间也不同。一般来说,6月1日是季风到达喀拉拉邦海岸的日期。此后,季风立即到达印度东北部,并分别从东向西和从北向南移动。阿拉哈巴德的季风到达日期被认为是6月18日和6月29日在德里。


     ●. 秋季(季风后或秋季)-印度北部10月和11月天气保持晴朗平静,10月季风开始撤退,导致泰米尔纳德邦海岸回归季风降雨。


    经济


    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增长速度引人瞩目。印度1991年后进行的经济改革对印度的整体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印度经济已经减少了历史上对农业的依赖,目前农业仅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其他主要产业有采矿、石油、宝石、电影、纺织、信息技术服务和装饰品。印度大部分工业区位于其主要大都市周围。近年来,印度已成为最大的软件和BPO服务中心,2004年至2005年年收入达17.2亿美元。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小型工业为印度小村庄和印度城市的许多公民提供生计。多年来,金融机构在印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每年只接待300万外国游客,但印度旅游业是国民收入的一个重要但尚未开发的来源。旅游业占印度GDP的5.3%。旅游业为10%的印度工人提供生计。实际数字是4.2亿卢比。从经济上讲,旅游业为印度经济带来了约40亿美元的收入。印度的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日本、中国和阿联酋。印度出口主要为农产品、茶叶、纺织品、宝石和珠宝、软件服务、工程产品、化学品和皮革制品,进口主要为原油、机械、宝石、化肥和化学品。印度2004年的出口总额为691.8亿美元,而进口额为893.3亿美元。


    运输运输


    印度运输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方式。尽管印度运输系统近年来有所改善,但总体仍旧相对落后。2014年印度铁路里程达68525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五;有7000多个车站,使用超过12000辆火车,年输送旅客100亿人次,货运量超过10亿吨。但既有铁路线大都存在着年代久、速度慢、安全差等问题,无法满足需求。因为没有完善的管理系统,列车班次在印度经常误点。2015年9月23日,印度铁道部宣布将启动3条高铁线路的可行性研究工作。2015年底媒体报道,日本将建造孟买至亚美达巴德的新干线高铁。


    印度公路等级可分为三类:一是高速公路和国道;二是邦道和地方主要道路;三是其他道路和村道。据2009年估计,印度全国道路里程数为330多万公里,排名世界第三。印度有12个主要港口和184个中小港口,海运能力居世界第18位。内河航道长度为14500公里,其中5200公里的河道和485公里的运河可以通行机械化的船只。印度有经营定期航班的航空公司共14家,专营非定期航班的空运企业65家。目前,印度私有民营航空公司占据了国内8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靛蓝航空(IndiGo)是印度国内最大的航空公司,捷特航空(JetAirways)排名第二。


    人口宗教


    截止2023年,印度总人口约13.8亿人,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语言、种姓和宗教是印度社会以及各民族之间和谐的主要敌人。尽管印度人口的79.80%是印度教徒,但印度的穆斯林人口占印度人口的14.23%(1.722亿),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位居世界第三。其他宗教包括基督教(2.30%或27.8千万)、锡克教(1.72%或208千万)、佛教徒(0.70%或844.3万)、耆那教(0.37%或445.2万)、其他宗教(0.66%或793.8万)其中包括犹太人、帕西人、艾哈迈迪人和巴哈伊人等。无神论者占0.24%,即3837万人。


    印度的性别歧视相当严重,因此经常发生针对女性的强奸和暴力事件,大部分发生在贫穷落后的北部地区,例如印度人口最密集的北方邦,妇女地位非常低下;同时社会有严格的种姓之分,关于性别、宗教等的偏见根深蒂固,导致出身于低种姓如贱民的女性往往受害。但同时在印度南部及东部的一些邦和地区,女性社会地位相对较高,针对女性的袭击事件也较少发生。


    /attachment/editor/20240228/1709087671inerq.jpg

    印度教是印度最大的宗教-这张照片显示了果阿的一座寺庙


    种姓


    印度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尚存在着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印度人根据吠陀经将人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各个种姓之间不能通婚,身分、职业世袭,另外还有不可接触的贱民——旃陀罗。该种姓制度由来已久,在雅利安人最早的宗教典籍《梨俱吠陀》(吠陀经中最早的本集)中,就出现了4个最初的种姓,即婆罗门(僧侣)、刹帝利(贵族和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4个等级。


    以后又演变为三大等级,即大体由原来的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所组成的高级种姓;由原首陀罗组成的低等种姓;第三等级是一些没有种姓身份的“旃陀罗(贱民)”,社会地位最低,即所谓不可接触者,为数竟近1亿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1/14。种姓之间,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悬殊,经常引起冲突。目前在城市和较发达地区,种姓间的隔阂有所消除,但农村中仍有很大影响。


    文化


    印度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这里的文化是独特的,其许多元素多年来一直完好无损。通过融合来自入侵者和移民的各种事物,它已成为一种混合文化。现代印度的社会、语言、风俗习惯等都证明了这一点。泰姬陵和其他例子都是受伊斯兰影响的建筑的优秀例子。印度社会是多宗教、多语言和混合文化的社会。印度传统家庭价值观受到高度重视。


    在这片不同宗教的土地上庆祝许多令人愉快的节日——排灯节、洒红节、十胜节、丰收节和欧南节、开斋节、祖哈节、穆哈拉姆节、圣诞节、复活节等也很受欢迎。印度还发展了自己的音乐和舞蹈风格,非常受欢迎。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印度社会也受到英语和欧洲的影响。印度新时代采用外来者品质的传统在许多印度人看来并不合适。努力生活在开放社会的人们不得不遭受中产阶级和老年人的忽视。一些人还认为这违反了印度的传统价值观。由于科学和文学缺乏很大进步,印度社会越来越依赖欧洲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