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友连木材网】!
loading
立即发布信息

    菲律宾_Philippines

    时间:2024-02-28 08:05:39  编辑:isky  来源:【友连跨境】  浏览:352次   【】【】【网站投稿

    菲律宾(英语:The Philippines),正式名称为菲律宾共和国(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是东南亚的一个独立国家和岛国,位于太平洋西部。它由7641个岛屿组成,分为三个岛屿群:吕宋岛、米沙鄢群岛和棉兰老岛。菲律宾东临菲律宾海,西临吕宋海,南临西里伯斯海。印度尼西亚位于该国的南部,而马来西亚位于该国的西南部,东边是帕劳国家,北边是中国台湾


    /attachment/editor/20240228/1709078039dowad.jpg


    国名来源


    1521年麦哲伦探险队航海抵达此地,随后西班牙人于1565年至1571年期间开始陆续占领菲律宾群岛,其中航海家洛佩兹更以王太子的名字命名为费利佩群岛(西班牙语:las Felipinas),展开长达300多年的统治。最终,“菲律宾群岛”这个名字将覆盖群岛中的所有岛屿。在它变得普遍之前,西班牙人也使用其他名称来指代该群岛,例如Islas del Poniente(西方岛屿)和Fernando de Magallanes为圣拉萨罗群岛命名的名称。


    在历史进程中,菲律宾的官方名称曾数次变更。在菲律宾起义期间,马洛洛斯国会宣布成立菲律宾共和国(República Filipina)。从美西战争(1898年)和菲美战争(1899-1902年)到英联邦时期(1935-1946年),美国人称这个国家为菲律宾群岛,这是西班牙语的英译。从《巴黎协定》开始,“菲律宾”这个名字开始流传,从此成为这个国家最常见的名字。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该国的正式名称为“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菲律宾语:Republika ng Pilipinas”。


    概况


    菲律宾位于赤道和环太平洋火山带附近,这也是该国经常遭受台风和地震袭击的原因。菲律宾面积为30万平方公里,截至2024年,人口约为1.09亿。菲律宾是亚洲人口第八大国家和世界人口第十三个国家。其首都是马尼拉市,最大城市是奎松市;大马尼拉地区所有地区。在古代,内格里托人是该群岛的第一批居民。紧随其后的是南岛人的到来。与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穆斯林国家进行贸易。1521年,费尔南多·德·麦哲伦(Fernando de Magallanes)的到来拉开了西班牙征服的序幕。


    /attachment/editor/20240228/1709078122qovqp.jpg

    菲律宾的地形


    1543年,西班牙探险家Ruy López de Villalobos将群岛命名为LasIslas Filipinas(菲律宾群岛),以纪念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1565年,随着米格尔·洛佩斯·德·黎牙实比(Miguel López de Legazpi)从墨西哥城抵达,第一个西班牙定居点在该群岛建立。菲律宾作为西班牙帝国的一部分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导致天主教成为主要信仰。在此期间的中期,马尼拉成为太平洋上西方贸易的中心,通过马尼拉大帆船将亚洲与美洲的阿卡普尔科连接起来。1896年,菲律宾爆发起义,暂时稳定了菲律宾第一共和国的存在,随后美国军队入侵,爆发了血腥的菲美战争。


    尽管遭到日本占领,美国仍然是该群岛的最高权力,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菲律宾被承认为一个独立国家。从那时起,菲律宾经历了民主的动荡经历,包括以非暴力叛乱推翻独裁政权。菲律宾是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的创始成员国。亚洲开发银行总部也设在这里。菲律宾被认为是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其经济正在从基于农业的经济转变为更多基于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经济。菲律宾是东南亚仅有的两个以基督教为主要宗教的国家之一。那就是东帝汶。


    地理


    菲律宾由7107个岛屿组成,面积3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3.6万公里,居世界第五位。,菲律宾各岛多丘陵,仅吕宋岛中部有较大平原。全国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21座。棉兰老岛的阿波火山是菲律宾的最高峰,海拔2954米;吕宋岛的马荣火山是菲律宾最大的活火山,贝湖是全国最大湖泊。地震频繁。菲律宾海岸线长18533公里,多天然良港,森林占地40%以上,矿藏有金、银、铬、铜、锰、铁等。菲律宾周边海域,如菲律宾与婆罗洲之间的苏禄海,涵盖在珊瑚大三角范围当中,有高度多样的珊瑚礁生态系。


    气候


    菲律宾人气候炎热、潮湿,属于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6.5℃左右,当地人普遍认可的有三个季节:夏季(从3月到5月的热季)、雨季(从6月到11月的雨季)和冬季(从12月到2月的寒冷期)。海平面温度约为27℃,热季与凉季温差仅为3℃,各月平均温差则为3℃-12℃。全国平均温度最高为33.2-39.9℃,最低为16.7-20.9℃,最高及最低气温的分布在全国无明显差别。海拔高的地区则温度略低,如海拔约1450米的碧瑶,平均温度比马尼拉低7.5℃-9.3℃左右。


    经济


    菲律宾在二战后的1950年代至1970年代之间,曾与日本、新加坡同属亚洲最富国之一,从1966年到1971年,菲律宾尽管字面上失业率从7.2%下降到5.2%,实际上贫困却进一步加剧。,至今菲律宾的贪污问题仍根深柢固,亦冠绝全东南亚,使得全国三分一人口处于贫穷线下,每日生活费不足一美元。


    现今菲律宾的产经结构以农业及工业为主,尤其着重于食品加工、纺织成衣以及电子、汽车组件等轻工业。大部分的工业集中于马尼拉大都会的市郊。此外,宿雾大都会近来也成为吸引外国及本地投资的另一个地点。菲律宾的矿业有很大的潜力,拥有大量储备的铬铁矿、镍及铜。近来在巴拉望外岛发现的天然气,也是菲律宾丰富的地热、水力及煤炭等能源储备的一部分。


    /attachment/editor/20240228/1709078322gg9ns.jpg


    菲律宾主要出口品包括半导体、电子产品、运输设备、成衣、铜制品、石油制品、椰子油及水果。菲律宾是世界第二大的香蕉出口国。主要贸易伙伴为美国、日本、中国、新加坡、南韩、荷兰、香港德国、中国台湾及泰国。自从2010年阿基诺就任总统后,政治全面改革,经济逐步改善、外资投资大量注入,2014年经济成长率高达6.1%,且人口红利极高,平均人口年龄仅23岁,更拥有超过3000万的中产阶级人数,获专家誉为还有35年蓬勃发展光景之国家。


    且菲律宾目前总人口数已破一亿,每年约有1100万的海外劳工将从世界各地打拼所得资产带回菲国,金额高达250亿美元,造就菲律宾当地经济蓬勃发展,薪资收入高于平均中产阶级水平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并且把所有国债完全还清,并有额外收入。为改善生活状况,大量的菲律宾女性前往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成为佣工。


    这使当地房产市场的消费族群不仅有外来的长驻者及投资者,同时内需买盘强力支撑,国内买家占消费者总比的五成,根据全球房地产指南(Global Property Guide)指出,2014年第一季菲律宾房地产的涨幅度惊人,排名世界第五。


    投资


    菲律宾是东南亚的一个发展中国家。菲律宾的工资水平属于中低收入(lower middle Income)。2013年菲律宾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人均GDP为3383美元,位居世界第130位,低于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其他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了各国总体生活水平的总体差异,因为它考虑了各国的相对生活成本和通货膨胀率。在菲律宾营商便利度或营商难度指数方面,菲律宾排名全球第138位。菲律宾的清廉指数在全球176个腐败程度极高的国家中排名第105位。


    菲律宾的贫困和贫富差距仍然很大。菲律宾经济近期的增长仅发生在半导体出口业、电信、业务流程外包、由海外菲工向其在菲律宾经营小企业的家人汇款或汇款支持的房地产等服务业。这是工作质量不足、贫困和工资不平等没有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农业、制造业和工业等能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部门表现疲软。


    世界银行报告称,菲律宾在20世纪50年代是亚洲最富有的经济体之一,仅次于日本,但如今已成为亚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经济学家指出,1965年至1986年费迪南德·马科斯政权期间的经济管理不善和不稳定的政治环境导致了菲律宾经济发展缓慢。据一些消息来源称,1976年至1986年马科斯统治下菲律宾的年GDP仅为1.8%。马科斯统治下,建立了裙带和垄断资本主义,他的亲信从中受益匪浅。马科斯执政期间,菲律宾对外负债从1965年上任时的略高于20亿美元增至280亿美元。目前,菲律宾政府仍在为马科斯执政期间产生的外债支付利息直到2025年。


    菲律宾是世界第43大国民经济体,2011年GDP(名义)估计为2247.54亿美元。出口包括半导体和电子产品、电器运输、服装、铜产品、石油产品、椰子油和水果。主要在美国、日本、中国、新加坡、韩国、荷兰、香港、德国、中国台湾和泰国进行交易。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菲律宾经济正在从农业型国家转向更多依赖服务业和劳动力的经济。在该国3810万工人总数中。,其中32%在农业部门谋生,但他们对GDP的贡献只有13.8%。工业部门占劳动力的13.7%,对GDP的贡献率为30%。与此同时,其余46.5%的工人从事服务业,占GDP的56.2%。


    运输


    菲律宾的交通基础设施不是很发达。这是由于群岛地形多山、地势稀疏造成的,但也是过去政府基础设施投资较低的结果。2013年,大约3%的国家GDP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与大多数邻国相比要低得多。菲律宾有21万公里的道路;在此期间,仅铺设了6万公里的道路。大城市和城镇通常都有公共汽车、吉普车、出租车和机动三轮车。2007年,登记机动车约553万辆。车辆登记量每年增加4.55%。高速公路大多位于吕宋岛,包括连接吕宋岛、萨马岛、莱特岛和棉兰老岛的泛菲律宾高速公路,北吕宋高速公路、南吕宋高速公路和苏比克-克拉克-打拉省高速公路。


    菲律宾的货运仅在马尼拉大都会范围内运输乘客。该地区有3条快线服务:1号线、2号线和3号线。过去,吕宋岛主要地区有货轮服务,宿务岛和内格罗斯岛也有货轮服务。达姆巴卡尔也用于农业目的,特别是用于生产烟草和甘蔗。自2014年以来,几乎没有铁路货运。几个运输系统正在开发中:DOST-MIRDC和UP正在实施自动导轨运输的初步研究。自2015年以来,所谓的“混合电动公路列车”(一种长双铰接公交)也正在进行测试。


    作为一个群岛,通常需要乘船前往岛屿。最繁忙的海港是马尼拉、八打雁、苏比克、宿务、伊洛伊洛、达巴、卡加延德奥罗和三宝颜。2GO Travel和Sulpicio Lines为马尼拉提供服务,通过客运渡轮连接到各个城市和城镇。全长919公里的坚强共和国航海高速公路(SRNH)于2003年建成,是一套覆盖17个城市的综合路段和渡轮路线。巴石河渡轮服务为大马尼拉地区的主要河流提供服务,包括巴石河和马里基纳河,在马尼拉、马卡蒂、曼达卢永、巴石和马里基纳设有车站。


    人口宗教


    据菲律宾人口委员会的测算,2014年7月27日零时6分10秒,菲律宾人口达到1亿人。根据菲律宾政府的记录和目前的人口普查数据,大约95%的人是马来人,他们是公元前马来亚唐威和印度尼西亚群岛移民的祖先。菲律宾裔西班牙人、菲律宾裔华人、菲律宾裔日本人、菲律宾裔美国人或西班牙裔华人(托纳特拉)混血儿组成了一个规模虽小但在经济和政府方面实力强大的群体。还有一些外国人的小社区,如西班牙人、美国人、意大利人、葡萄牙人、日本人、东印度人和阿拉伯人,以及居住在偏远地区和山区的土著内格里托人。


    /attachment/editor/20240228/1709078455ok5bd.jpg


    菲律宾是一个世俗国家,其宪法将教会和国家分开。然而,超过80%的人口是基督徒:大多数是天主教徒,而10%的菲律宾人是其他基督教教派的成员,由于受到西班牙文化的影响,菲律宾是亚洲天主教徒最多的两个国家之一,其次是前葡萄牙殖民地东帝汶。据菲律宾穆斯林全国委员会2023年的统计,估计有11%的菲律宾人信仰伊斯兰教,其中大多数是逊尼派。事实上,大多数南部菲律宾人都是穆斯林。


    天主教:菲律宾和东帝汶是亚洲仅有的两个天主教国家。天主教徒占菲律宾人口的83%;从西班牙传入五百年来一直对菲律宾的政治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1986年马可斯和2001年艾斯特拉达被迫下台,天主教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城乡各处遍布大小教堂和售卖天主教用品的店铺。菲律宾有四座巴洛克风格教堂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分别坐落在马尼拉、圣玛丽亚、帕瓦伊和米亚高。菲律宾还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圣诞季,从12月16日开始。


     ●. 基督新教:信徒占人口的9%,乃是菲律宾信徒人口成长率最高的宗教。


     ●. 伊斯兰教:信徒占人口的5%,集中在南部的棉兰老岛。


    此外,仍有许多华人信奉着道教与佛教;土著民族信仰着原始宗教。


    菲律宾华人


    菲律宾华人,几乎遍布全菲各地。据统计,目前在菲律宾人口的华人约有百万,其中先祖来自福建闽南者(泉州、漳州、厦门)十之八九,当中又以泉州为最,其余约百分之十,以广东籍为多。福建籍华人中,以原属泉州府的三邑(晋江县、惠安县、南安县)等县最多,大部份居住在吕宋岛,尤其是大马尼拉地区,所经营的工商业和文教事业,也以在大马尼拉地区的最为发达。


    原属泉州府同安县(今厦门市和金门县)、漳州府龙溪、海澄(今合并为龙海市)等,大多数在中部维萨亚斯地区的宿雾等地,和棉兰老岛各处。台湾人因对菲律宾有投资事业,投资人眷属及应聘前来之经营管理或制造技术人员,早年来菲人数不少,但近年来已逐渐减少,陆续被中国大陆与越南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