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友连木材网】!
loading
立即发布信息
    【友连木材网】 > 热点资讯 > 国家百科 > 德国 >  德国_Germany_Deutschland

    德国_Germany_Deutschland

    时间:2024-03-01 01:03:54  编辑:isky  来源:【友连跨境】  浏览:259次   【】【】【网站投稿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英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简称:德国,首都和人口最大的城市是柏林。德国位于中西欧,由16个邦组成,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它是欧洲大陆重要的政治、经济强国,历史上曾是许多文化、科技领域的重要领先国家。


    /attachment/editor/20240301/1709225809bhdy5.jpg


    概况


    德国是欧盟(EU)人口最多的国家。除了1957年成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演变为欧盟)的原始成员外,它还自1995年起成为申根区成员,并自1999年起成为欧元区成员。它也是联合国、欧洲委员会、北约、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和经合组织的主要成员,被视为欧洲“四大”或大国之一。德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三多的发达国家,仅次于美国日本。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德语是欧盟境内使用人数最多的母语。德国文化的丰富层次和对世界的影响表现在其建筑、美术、音乐、哲学、电影等,文化遗产主要以老城为代表,而国家公园和自然公园共计上百处。


    德国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三,按兑美元名义汇率计算的美元名义GDP(基于MER的GDP)和美元实际GDP(基于购买力平价的GDP)计算按对美元购买力平价(PPP)计算,其GDP排名世界第五。作为世界技术和工业的领先者,它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和第三大进口国。它是一个生活水平非常高的发达国家,其特点是有全面的社会保障,包括世界上最古老的全民医疗保健制度。它以其丰富的政治和文化历史而闻名,是许多有影响力的艺术家、音乐家、电影制作人、哲学家、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及企业家的故乡。


    国名来源


    德语的正式名称是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通用名称为Deutschland(德国),缩写为BRD,英文缩写为FRG。Bund的意思是“联邦”,Republik的意思是“共和国”。据说“德国”一词的起源来自荷兰语单词“Duits”,在日耳曼语词“theod”、“thiud”和“thiod”,它们的意思都是“人民””或“质量”。英文“德国”(Germany)源自拉丁语Germania(意为“日耳曼人的土地”),以地名指称德国。德国的名词变迁从8世纪开始,意指加洛林王朝领土内的日耳曼民族,最后变成Deutsch(19世纪开始至今的德国名称),中文“德意志”一词就是是Deutsch的音译。


    欧洲人对德国的称谓甚多,词源分别代表过去不同的日耳曼部落,如法语、西班牙语的“阿勒芒”(Allemagne)、“阿拉曼尼亚”(Alemania)源自阿勒曼尼部(Alemanni);芬兰语、爱沙尼亚语中的“萨沙”(Saksa)、“萨沙玛”(Saksamaa)源自撒克逊部(Saxons);匈牙利语中的“涅米多萨”(Németország)则源自涅米特部(Nemetes)。


    地理


    德国属于西欧和中欧,北与丹麦相连,东面与波兰和捷克接壤,东南临奥地利,西南偏南为瑞士,西同法国、卢森堡和比利时相界,西北毗荷兰。其海拔范围从南部阿尔卑斯山最高峰楚格峰2962米(2962米)到西北的北海(Nordsee)和东北部的波罗的海(Ostsee)海岸。莱茵河、多瑙河和易北河流经德国北部的中等山区低地(最低点是维尔斯特马什河,海拔3.54m)。主要自然资源有铁矿石、煤炭、碳酸钾、木材、褐煤、铀、铜、天然气、盐、镍、耕地和水。


    /attachment/editor/20240301/1709226048kblcj.jpg

    德国地形图


    德国的地形从北到南可分为五个主要区域。它们是德国北部低地、中部山区、德国西南部中部山区台地、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边境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德国北部低地一般是海拔不到100米的平坦地区,波罗的海沿岸拥有平坦的沙滩和岩石悬崖。中部山区是北起汉诺威,南至美因河的地区,横跨德国西部和中部,将德国分为南北两部分。该地区地形复杂,有山谷、低山和盆地。


    德国北部(北欧平原)的地表是典型的冰川地貌。在末次冰期期间,冰川发展至北纬51度线,在欧洲各地留下了数千公里的泊位冰碛堤。沿着100-200公里的海岸线仍残留着冰碛。冰冻黄土沿着末端冰碛堤和冰碛北侧沉积,形成了适合农业的肥沃土壤。另一方面,冰碛南侧土地贫瘠。德国剩余的长河均发源于末次冰河时代的河流,但波兰境内的维斯瓦河、延伸至波兰边境的奥得河和易北河以及德国西部的威悉河相互连通,形成了一个网络。


    气候


    根据柯本气候分类,德国大部分地区属于西海岸海洋性气候,由于温暖的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流向北延伸)的影响,该气候相对其纬度来说相对温和。温暖的洋流影响着北海附近的地区,使西北和北部地区呈现海洋性气候。全年都有降雨,特别是在夏季。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尽管温度可能超过30°C)。


    东部地区气候较为大陆性,冬季稍冷。并且经常会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德国中部和南部是一个过渡地区,从海洋到大陆。除了占据该国大部分地区的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外,南阿尔卑斯山和德国中部高地的一些地区还具有低温和多降水的特点。


    简单历史


    在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海德堡人及其后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国中部。自古典时代以来各日耳曼部族开始定居于今德国北部地区。乌尔姆附近施瓦本汝拉山洞穴中亦有同一时期的现代人类生存迹象,包括42000年前的鸟骨和猛犸象牙笛,为至今出土的最早乐器;4万年前大冰期的狮子人为世界已知无争议的最古老雕塑品;距今3.5万年前的霍勒费尔斯维纳斯则为无争议的最古老人类雕塑。内布拉星象盘于萨克森-安哈尔特的内布拉附近出土,为一欧洲青铜时代铜制文物,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名录。


    1世纪时,有罗马人着作的关于“日耳曼尼亚”的历史记载。在4到7世纪的民族迁徙期时,日耳曼部族逐渐向欧洲南部扩张。10世纪起,德意志领土组成神圣罗马帝国的核心部分。16世纪时,德意志北部地区成为宗教改革中心。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后,莱茵邦联和日耳曼邦联先后建立。在普鲁士王国主导之下,1871年,多数德意志邦国统一成为德意志帝国,“德意志”开始作为国名使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8-1919年德国革命后,德意志帝国解体,议会制的威玛共和国取而代之。1933年纳粹获取政权后统治德国,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及系统性种族灭绝的发生。在战败并经历同盟国军事占领后,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1990年10月3日重新统一成为现在的德国。其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则为联邦总理。


    德国是世界大国之一,也是发达国家当中较为先进的,其国内生产总值以国际汇率计居世界第三,以购买力评价计居世界第五。其诸多工业工程和科技部门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驰名的德国车厂、精密部件等,为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德国为发达国家,生活水准居世界前列。


    /attachment/editor/20240301/1709226160x2vo0.jpg

    美国在欧洲(德国)的军事基地列表


    与日本一样,前西德在二战后实现了快速经济发展,但1990年东西德统一后,经济承受着对原东德援助费用增加和社会保障成本增加的负担。正在下降。此外,在原东德,由于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原国有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原东德失业率达到17.2%,造成严重问题。人们还担心,随着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例如波兰和捷克共和国,失业率将会增加。然而,近年来GDP不断上升,失业率有所下降,2011年达到199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德国是再生能源大国,绿化率极高,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样板。除了强调环境保护与自然生态保育,在人为饲养活体的态度也十分严谨,不但获得大量外汇和资讯优势,其动物保护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准也是首屈一指的。高等教育方面,提供免费大学教育,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体系完善,催生出拜尔等大药厂。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


    经济


    2023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44298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它拥有欧洲最高的GDP,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家之一。俾斯麦统一后立即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虽然在1890年代被美国超越,但得益于美国资本的密集投资,其持续繁荣,据说这两个国家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驱动力。据最新的数据,服务业(包括通讯产业)对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达到71%,工业和农业则分别贡献28%和1%。


    根据欧洲统计局2015年1月数据,德国失业率为4.7%,为28个欧盟成员国中最低;其青年失业率为7.1%,亦为欧盟最低。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德国为世界上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德国是近代汽车的发源国,拥有全球最具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汽车产业之一,汽车产量位居全球第四。出口量最大的十种货品为汽车、机械、化学品、电子产品、机电设备、医药品、运输设备、基础金属、食品、橡胶及塑胶。


    德国的主要产业是工业,机械工业,包括汽车工业、化学工业、金属工业、电器产品制造业都很发达。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比例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德国在战前就在科学技术方面表现出色,汽油车和柴油机都是德国人发明的。此外,今天看到的液体燃料火箭(不包括固体火箭MV火箭,如航天飞机、联盟号、阿丽亚娜和H-IIA)都是基于纳粹在战争期间开发的技术。如今,它仍然拥有技术能力,其奔驰、保时捷、宝马、奥迪、大众等汽车品牌享誉世界。


    其他公司包括化学和制药巨头拜耳、勃林格殷格翰和巴斯夫,电子巨头西门子和博世,汉莎航空公司,金融巨头德意志银行和德国商业银行,企业管理软件巨头SAP,以及光学设备制造商卡尔·蔡司、徕卡,机器制造商MAN。、福伊特、利勃海尔、库卡、施迈茨、蒂森克虏伯、全球最大的电影摄影机制造商阿诺德和里希特、在人工透析领域拥有全球40%市场份额的费森尤斯、呼吸器制造商德尔格(德国)等,全球有很多大公司在运营)。


    此外,家庭用品和日用品还包括家用和商用洗涤剂的汉高、清洁设备的凯驰、豪华厨房的美诺、电动剃须刀和电动牙刷的博朗、运动用品的阿迪达斯和彪马、豪华手表的朗格。Tutima军表,Junghans,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控制时钟,书写工具万宝龙,百利金,Rotring,Lamy,Faber-Castell,Staedtler,音响设备Sennheiser和Behringer,以及世界上第一个立体声耳机。这里有许多世界知名的公司,例如以毛绒泰迪熊闻名的拜尔(Beyer)和以毛绒泰迪熊闻名的史泰夫(Steiff)。


    过去,在德国所有州,由于Ladenöffnungszeit(停业法),零售商店(不包括机场和火车站的商店以及加油站附属的便利店)从晚上8:00到次日凌晨6:00关闭工作日(周一至周六)上午营业,周日及节假日规定不能全天开放,但2006年世界杯举办后,营业时间延长。与此同时,定义商店关闭法律细节的权力已转移到每个州,一些州甚至自行废除了商店关闭法律。由土耳其人、意大利人、希腊人和中国人等外国人经营的大型购物中心和商店经常在深夜和周末营业。


    交通


    德国位于欧洲中心,是交通枢纽。这体现在更密集、更现代化的交通网络上。作为一个汽车大国,该国还拥有发达的公路网,高速公路连接各大城市,总长度位居世界第三。铁路方面,德国铁路(DB)的线路遍布全国,拥有超高速ICE列车、连接城市的InterCity以及连接欧洲各国的众多国际列车。此外,城市地区拥有发达的郊区列车网络,如S-Bahn、地铁(U-Bahn)和有轨电车。伍珀塔尔拥有目前正在运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单轨铁路。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Transrapid的建设被放弃。在航空方面,汉莎航空是欧洲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航线遍及世界各地。还有欧洲之翼等廉价航空公司。德国最大的机场法兰克福机场和慕尼黑国际机场是汉莎航空的国际枢纽,尤其是法兰克福机场是欧洲第三繁忙的机场。其他主要机场包括柏林泰格尔机场、柏林舍内菲尔德机场、杜塞尔多夫机场、汉堡机场、科隆波恩机场和莱比锡哈勒机场。


    目前德国的内河年货运量在2亿吨以上,约占全国货运总量的1/4。其中莱茵河承担约2/3的水路运量,被称为“欧洲黄金水道”。基尔运河它是世界上运量最大的人工水道之一,方便波罗的海与北海间的航运。德国的主要港口有汉堡、不来梅哈芬、威廉港、吕贝克和罗斯托克。其中汉堡港,是欧洲第三大、世界第九大港口,有“德国通向世界的门户”之称。2012年落成的威廉港集装箱港区是德国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水深达18米,与汉堡港作为传统的通商口岸形成良好的互补。


    人口民族


    根据2023年人口普查数据,德国总人口约为8369万人,为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在欧洲则为第2位(居俄罗斯之后),世界第16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死亡率持续超过出生率,但自2010年代以来其生育率和移民率有一定提升。德国80%的人口是日耳曼人,母语是日耳曼语。德国人与所有欧洲民族一样,根据地区的不同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但他们普遍被认为是日耳曼民族。然而,巴伐利亚南部地区经常将自己定义为巴伐利亚人而不是德国人,并且经常成为种族笑话的主题。


    /attachment/editor/20240301/1709226218mfyg1.jpg

    2019年德国各地区人口密度


    严格来说,现实情况是,日耳曼部落的多个分支部落,如巴伐利亚人(包括奥地利人等),由于德语的共同点,被归为日耳曼人种的名义,但各个分支部落是凯尔特人、斯拉夫人等的一个群体,情况并不简单,根据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存在差异,同时支系氏族之间又没有边界此外,劳西茨东北部地区还有操西斯拉夫语的索布族,以及弗里斯兰波罗的海地区操盎格鲁弗里斯兰语的弗里斯兰人。此外,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还居住着大量邻国丹麦王国的主要民族丹麦人,并且与波兰接壤,有着悠久的波兰-德国定居历史。


    曾经居住在包括东普鲁士在内的东欧和俄罗斯欧洲部分地区的德国人,由于德苏战争中德军战败以及战后德国人被驱逐而撤离到德国。苏联解体。自1987年以来,大约有300万主要来自东欧和前苏联的德国人(Aussiedler)在德国定居。自2000年以来,对先前无限制的庇护和移民法律的修改导致寻求庇护的移民和自称德意志人(主要来自前苏联)的移民数量下降。


    这些少数群体以各种方式寻求权利和自治,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主张与德国国家分离。2017年,德国最大的日报《图片报》和英国研究公司YouGov在德国各地进行了一项关于本州是否应该从德国独立的民意调查,在巴伐利亚自由州,有32%的人回答了萨尔州、图林根州等六个州、萨克森州和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20%的人回答说他们应该从德国独立。


    语言


    德语是德国的官方语言和主导语言。德语是欧盟23种官方语言之一,也是欧盟委员会三种工作语言之一。德国公认的少数民族语言有丹麦语、低地德语、索布语、罗姆语和弗里斯兰语,这些语言受到欧洲地区和少数民族语言宪章(ECRML)的正式保护。移民中最常用的语言是土耳其语、库尔德语、波兰语、巴尔干语和俄语。67%的德国人讲两种或以上语言,27%讲三种或以上语言。


    标准德语是一组与英语、低地德语、荷兰语和弗里斯兰语密切相关的西日耳曼语言。在较小程度上,它也与东日耳曼语(已消亡)和北日耳曼语有关。大多数德语词汇源自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支。德语大量单词源自拉丁语和希腊语,以及法语和最近的英语(称为Denglish)。德语是用拉丁字母书写的。德国方言(可以追溯到日耳曼民族的传统地区亚种)根据其词汇、音韵和语法规则被归类为标准德语的语言变体。


    宗教


    德国最大的宗教是基督教,截至2023年有5150万信徒(69.8%)。其中,30%是天主教徒,29.9%是属于德国福音派教会(EKD)的福音派人士。地理上,新教主要集中于德国北部、中部和东部,信徒多属福音会,囊括路德宗、改革宗及二者的联合(可追溯至1817年的普鲁士联合教会)。罗马天主教主要集中于南部和西部。德国第二大宗教是伊斯兰教,约有380万至430万人(4.6至5.2%),其次是佛教,约有25万人口,犹太教约有20万人口(0.3%),印度教约有20万人口(0.3%)。


    文化


    德国文化在宗教和世俗层面均受欧洲主要思潮及群众运动的塑造。由于其文学家及哲学家对西方文化思想贡献巨大,德国在历史上也被称作“诗人与思想家之国”(Das Land der Dichter und Denker)。德国民间节日传统颇具名望,如慕尼黑啤酒节和圣诞传统,包括将临花圈、圣诞剧、圣诞树、圣诞蛋糕及其他习俗。截至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德国40项遗产列入其世界遗产名录。每个州自行指定其公共节日,而自1990年以来,10月3日即为德国国庆日,称德国统一日。


    饮食文化


    德国美食在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巴伐利亚和施瓦本等南部地区与瑞士和奥地利有着共同的饮食文化。在所有地区,肉经常被做成香肠来吃。菜肴大致分为kaltes Essen(冷餐)和warmes Essen(无需火即可烹制)和warmes Essen(热餐),即煮熟后上菜。前者的著名例子包括香肠(Wurst)、火腿(Schinken)和奶酪(Käse)等冷食,后者包括咸肉艾斯宾(Eisbein)、咸白菜酸菜(Sauerkraut)和肉类。鱼饺(Knödel)。


    有机农产品约占市场的2%,预计未来还会增加。尽管葡萄酒在德国许多地方很受欢迎,但啤酒才是国饮。德国的啤酒消费量正在下降,但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达到每人每年116升。世界上最古老的啤酒厂Weihenstephan啤酒厂位于慕尼黑东北部的弗莱辛。米其林指南已授予9家餐厅三星级和15家两星级餐厅。德国餐厅是世界上获奖数量第二多的餐厅,仅次于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