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友连木材网】!
loading
立即发布信息

    莱茵河_Rhine River

    时间:2024-03-02 04:09:03  编辑:isky  来源:【友连跨境】  浏览:224次   【】【】【网站投稿

    莱茵河(Rhine River),是一条欧洲国际河流,发源于瑞士格劳宾登州的阿尔卑斯山区,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进入荷兰,然后分出两条支流,形成瓦尔河和荷兰河,在鹿特丹附近变成一条河流并流入北海。莱茵河全长1232公里,通航区段为883公里,其中,698公里流经德国。它对德国来说是一条特别重要的河流,德国的历史是围绕莱茵河流域作为其主要中心之一发展起来的。


    /attachment/editor/20240301/1709253862odci8.jpg


    莱茵河三角洲由于交通便利,形成了许多欧洲早期的商业城市,例如布鲁日、安特卫普与鹿特丹等。在历史上,莱茵河与多瑙河共同构成罗马帝国北界,担任贸易交通的用途。莱茵河沿岸有许多葡萄园,也有许多古堡和田园村镇。从美因茨到科布伦茨的莱茵河段风景优美,没有架设任何桥梁,全靠摆渡过河,目的是为了保存该河段的自然风貌。


    水路运输


    莱茵河自古以来就是沿海地区的交通大动脉,至今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上游河口到沙夫豪森没有瀑布,而且水量很大,因此船只可以在整个地区航行到那里。自古以来这一点都是如此,尽管存在罗蕾莱河等一些困难,但莱茵河自古以来一直充当着这一地区的大动脉。1783年至1784年的冬天,是一场大寒潮对整个欧洲造成破坏的冬天。在多瑙河上,著名的雷根斯堡中央塔的石桥因多瑙河的冰块而倒塌,而在莱茵河上,科隆周围形成了5-8m厚的冰毯,发生洪水并造成严重破坏到沿海地区。


    1816年,莱茵河上首次出现了汽船,但在汽船运营变得普遍之前,船只只能通过沿河修建的一条称为“纤道”的道路逆流而上。人或马必须在河道上拉动绳索。船的桅杆通过德语单词:Treidelpfad或Treidelweg。起初,当地农民临时从事这项工作,但后来出现了专门拖船的人,成立了工会,并制定了他们的规则。18世纪的规定仍然存在。1636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派托马斯·霍华德前往布拉格,旅程记录表明,八到九匹马拉着一艘26m长的船从科隆到德拉亨费尔斯。


    /attachment/editor/20240301/1709253896yemlw.jpg


    1816年汽船抵达莱茵河后,莱茵河航行变得越来越受欢迎,1827年有18624人从科隆航行到美因茨。1829年,乘客人数约为12万人,其中一半是英国人。旅客数量逐年增加,从1850年左右到1890年每年达到约100万人次,其中一半是英国人。


    在莱茵河上,海运集装箱很大一部分是从河口的鹿特丹港以及通过支流和运河与莱茵河相连的阿姆斯特丹港和安特卫普港运往内陆港口。这得益于波恩、美因茨等港口装备精良的集装箱设施,以及各沿海港口发达的陆路连接航线。通过改道,鹿特丹和安特卫普港口之间的运输也非常活跃,占莱茵河运输的很大一部分。莱茵河的水运在德国尤为重要,1996年,德国内陆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为1.437亿吨,其中莱茵河港口的吞吐量为9270万吨,占其中的三分之二。


    1831年,法国、荷兰、普鲁士、巴伐利亚、巴登、黑森、拿骚这七个莱茵河沿岸国家签署了《莱茵河航行协定》(美因茨协定),并在美因茨成立了莱茵河水运中央委员会.它们被绑在一起,以便莱茵河上的顺利航行。该委员会于1861年迁至曼海姆,并于1868年缔结了修正美因茨协定的修订莱茵航海法(曼海姆协定)。即使参与国不复存在,这些协议仍由继承国继续执行,并随着新成员的增加而继续执行。1920年,委员会迁至斯特拉斯堡,并在那里一直延续到21世纪。


    /attachment/editor/20240301/1709253935tzcfy.jpg


    工业


    莱茵河沿岸是各种工业发达的工业区,特别是下游的鲁尔工业区已发展成为德国最大的重工业区。此外,德国莱茵河中上游地区葡萄种植尤为盛行,葡萄园遍布莱茵河两岸的山丘,德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区也星罗棋布。德国葡萄酒主要产于莱茵河及其支流摩泽尔河沿岸。莱茵河沿岸葡萄栽培的北界是柯尼希斯温特(Königswinter),与波恩相对,这也是德国最北端的葡萄栽培区。莱茵河沿岸也有很多旅游景点,很多游客从威斯巴登到科布伦茨游览莱茵河,游览古老的城堡。


    瑞士


    莱茵河发源于位于瑞士格劳宾登州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区,这里有两条主要的支流:前莱茵河(Vorderrhein)与后莱茵河(Hinterrhein)。前莱茵河发源于靠近上阿尔卑斯山口(Oberalp Pass)的图马湖(Lake Tuma),然后通过Ruinaulta(瑞士大峡谷)。后莱茵河则发在瑞士南部靠近莱茵瓦尔德峰(Rheinwaldhorn)的天堂冰河(Paradiesglacier)。两条支流在格劳宾登州的赖谢瑙(Reichenau)相会合。


    从赖兴瑙开始,莱茵河开始往北流,流经库尔、列支敦斯登,然后是奥地利,最后进入博登湖,这段河道称为阿尔卑斯莱茵河(Alpenrhein River)。从博登湖开始,莱茵河开始往西流,流经莱茵瀑布,然后阿勒河流入莱茵河,使得莱茵河流量增加至每秒1000立方公尺,这段河道称为高莱茵河(Hochrhein)。在它于巴塞尔往北流之前(Rhineknee),这段河道也构成了瑞士与德国的边界。


    德国与法国


    在流经巴塞尔之后,莱茵河构成了德国与法国的南部边界界河,然后在靠近卡尔斯鲁厄的莱茵施泰滕(Rheinstetten)进入德国境内。莱茵河有超过1000公里的河道位在德国境内,所以莱茵河也成为德国最长的河流。在德国境内有一些主要的支流注入莱茵河,例如内卡河、摩泽尔河与美因河,使得有每秒超过300立方公尺的水量注入莱茵河。


    /attachment/editor/20240301/1709254057od7b5.jpg

    德国莱茵河罗蕾莱(Loreley/Lurlei)处


    在宾根(Bingen)与科布伦茨之间的莱茵河,穿过了莱茵河谷(Rhine Gorge)。莱茵河谷是因为莱茵河侵蚀所造成的,与地层的上升发生在同一时间,因为地层的上升提高了河道的高度。这个地区的河谷相当深,而附近也以许多城堡与葡萄园闻名于世。这段莱茵河(被称为浪漫的莱茵河)因为拥有超过40栋中古世纪的城堡或堡垒与许多秀丽的葡萄乡村而在200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价为:延绵65公里的莱茵河中游河谷,与河畔的古堡、历史小城、葡萄园一起生动地描述了一段人类与变迁的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的漫长历史。几个世纪来,这里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演绎的许多传奇,对作家、艺术家和作曲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直到1980年代早期,工厂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瑞士境内的莱茵河沿岸设立许多工厂,不过鲁尔区的下莱茵河沿岸亦有许多工厂聚集。莱茵河在这里穿过科隆、杜伊斯堡与杜塞道夫等大城市。杜伊斯堡是欧洲最大的内河港,从这里可以通往鹿特丹、安特卫普与阿姆斯特丹等海港。鲁尔河在杜伊斯堡流入莱茵河,流量为每秒70立方公尺。莱茵河的水现在相当干净,因为附近大部分的工业已经消失超过十年了。而鲁尔河现在是供给饮用水的区域。然而其他鲁尔区的河流,例如埃姆舍尔河(Emscher)附近的水源仍然遭受到污染。莱茵河靠近荷兰边界的地区,流量为每秒2,290立方公尺,平均宽度超过300公尺。


    /attachment/editor/20240301/1709254094gkfee.jpg

    航行至德国莱茵河罗蕾莱(Loreley/Lurlei)处的船只


    荷兰


    然后莱茵河往西流,进入了荷兰境内。莱茵河与斯海尔德河、默兹河形成了莱茵-斯海尔德-默兹三角洲,是欧洲西部最大的三角洲之一。莱茵河在Spijk进入荷兰的境内,接近奈梅亨与阿纳姆时,是莱茵河的河道最宽阔的地区,不过随后又分成3条支流:下莱茵河、瓦尔河(Waal)与艾瑟尔河。


    莱茵河流域从这里开始变得更为复杂,荷兰语中的莱茵河(Rijn)不再适合用来形容主要河道。大部份的莱茵河(3分之2)往西流,通过瓦尔河、梅尔韦德河(Merwede)与新梅尔韦德河(Nieuwe Merwede),然后与默兹河汇流,通过荷兰水道与哈灵水道(Haringvliet)河口后,最后注入北海。下梅尔韦德河(Beneden Merwede)在靠近哈尔丁斯费尔德-希森丹时岔开,这个部份的河段被称为北河(Noord),然后北河在小孩堤防与莱克河(Lek River)相汇流成为新马斯河,流经鹿特丹、斯赫尔河(Het Scheur)与新水道(Nieuwe Waterweg)后进入北海。在多德雷赫特的地方分成旧马斯河(OudeMaas),然后往西流与新马斯河汇流成瑞普河。


    其他3分之一的莱茵河水流则在通过Pannerden水道后,分成艾瑟尔河与下莱茵河。艾瑟尔河拥有约9分之1的水量往北流注入艾瑟尔湖;下莱茵河拥有约9分之2的水量,且平行的往西流进入瓦尔河。但是下莱茵河在WijkbijDuurstede则被称莱克河。莱克河则往西流与北河汇流成新马斯河,最后注入北海。


    “Rijn”这个名称从这里开始只用来描述这些从罗马时代构成莱茵河且继续往北流的小溪流上,虽然它们保留了这个名称,但是并没有减少莱茵河的水量。这些溪流被人类用来排干四周的土地与迂田。从迪尔斯泰德附近韦克开始,莱茵河古老的北支流称为弯曲莱茵河(Kromme Rijn),经过乌得勒支后,则分别被称为莱顿莱茵河(Leidse Rijn)与旧莱茵河(Oude Rijn)。后来水流继续向西流并在卡特韦克进入闸沟,最后流入北海。这条支流曾经沿著日耳曼长城的周围流过。


    河口地区


    过了鲁尔河后,莱茵河转向西流,进入荷兰。莱茵河一进入荷兰领土,就分裂成许多支流,在荷兰南部形成了一张水道网。最大支流是瓦尔河,其他三大支流是艾瑟尔河和尼德莱茵河,艾瑟尔河在北部流入艾瑟尔湖。尼德莱茵河进一步分为许多支流,包括克罗姆莱茵河、莱克河和新马斯河。瓦尔河也分出许多支流,与南流的马斯河的支流反复汇合、分离。泽兰附近的莱茵河,靠近其河口的地方经常发生严重洪水,并且经常受到北海风暴潮的严重破坏,但在1953年的大洪水之后,莱茵河、马斯河和斯海尔德河的三角洲遭受了重大损失。


    被称为“三角洲工程”的防洪工程于1958年开始,并于1986年完成,该工程封锁了该地区的所有河口。根据该计划,除鹿特丹和安特卫普主要港口外的所有河口在紧急情况下都可以通过堤坝或活动堰进行封锁,并且两个主要港口沿岸的堤坝都被大幅抬高。河口附近是鹿特丹,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的港口,充当莱茵河内航运与北海和大西洋航运之间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