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_South Africa
南非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South Africa,南非荷兰语:Republiek van Suid-Afrika),通称南非,是一个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共和国,是英联邦成员国之一。南非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三首都的国家: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比勒陀利亚、立法首都(国会所在地)为开普敦、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为布隆方丹。不过,由于每个国家的大使馆均设在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因此国际社会公认其为南非的首都。
南非是一个多种族、多民族的国家,有黑人、白人和印第安人居住。过去有种族隔离政策,白人歧视和控制有色人种。南非最大的城市与经济、文化中心为约翰内斯堡,其亦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第二大城市以及非洲第三大城市。南非是非洲以至世界上种族及文化最多元化的国家之一,拥有超过6060万人口,欧洲移民、印度人及有色人的数量与比例都是非洲国家中最多的。
国名来源
“南非”这个名称来自南非处于非洲南端的地理位置。从1910年南非联邦成立后,“South Africa”(南非)就开始作为南非的英语简称,反映南非的统一是源自四个英国殖民地。自1961年以来,南非正式的英语官方名称一直是“Republic of South Africa”(南非共和国)。在荷兰语作为南非官方语言的时代,其荷兰语国名为“Republiek van Zuid-Afrika”(南非共和国);1983年,南非语完全取代荷兰语官方语言的地位。,其南非语国名为“Republiek van Suid-Afrika”(南非共和国)。从1994年起,南非的11种官方语言中都有正式的官方名称。“Mzansi”源自科萨语,意为“南方”,是南非的俗名,至于一些泛非主义政党则更喜欢使用“阿扎尼亚”这个词语。
它有11种官方语言,根据官方语言不同,国名的拼写也不同:
●. 中文:南非共和国
●. 南非荷兰语: Republiek van Suid-Afrika
●. 祖鲁语:IRiphabliki yaseNingizimu Afrika
●. 恩德贝勒南部: IRiphabliki yeSewula Afrika
●. 北索托: Rephaboliki ya Afrika-Borwa
●. 索托语:Rephaboliki ya Afrika Borwa
●. 斯威士兰:IRiphabhulikhi yeNingizimu Afrika
●. 特松加:非洲宗加的里法布利基
●. 茨瓦纳语:Rephaboliki ya Aforika Borwa
●. 文达:Riphabuḽiki ya Afurika Tshipembe
●. 科萨语:IRiphabliki yaseMzantsi Afrika
独立后,它被称为南非联邦,直到1961年脱离英联邦。
南非旧国旗一直使用到1994年,它作为种族隔离的象征而臭名昭著。
概况
多元的种族与种族斗争一直是南非历史及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南非人口少数的白人与占多数的黑人之间的种族冲突一直主宰著近代南非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早在荷兰统治时,荷裔的白人移民阿非利卡人就已透过非正式立法来试图维持欧洲移民的少数统治,且与处于不利地位的黑人展开漫长而激烈的斗争。在1948年大选后,国民党开始执政,阿非利卡人更为自己的种族发展而建立了一套种族隔离制度。在1948年至1990年代初的种族隔离时期中,南非的种族冲突与斗争达到顶峰。
虽然种族隔离时期的大部分白人都支持种族隔离制度,但仍有20%白人并不支持种族隔离制度,而外来的压力则是最终使种族隔离结束的重要因素之一。从1990年起,南非逐渐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但政治制度的巨大变化却是以相对和平的方式来实现的。此外,南非是在非洲以至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少数没有发生政变的几个国家之一。1993年的多党谈判会议促使新的南非政府制定与实施拥有坚实人.权保护的宪法。
现今的南非被誉为“彩虹之国”,这个名称最初是由开普敦圣公会的前任大主教德斯蒙德·杜图构思,后来由时任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所推广,象征南非终止种族隔离思想带来的分离以及新发现的文化多样性,期许不同种族的人们都可以共同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和平国度之中。南非是首个、也是目前唯一自行发展核武器后自愿摧毁核武器的国家。
南非是世界第33大经济体,为非洲经济规模最大、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并拥有全非洲最高的发展水准以及最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更加是非洲唯一掌握人造卫星操作技术的国家。至于南非发展较其他非洲国家良好的另一重要因素则为其拥有非洲以至世界上最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金矿与钻石。长久以来,南非是一个中等强国及非洲地域大国,亦是联合国、世行集团、世贸组织、国际货币组织、英联邦、南同盟、南共体、环印联盟创始国,不结盟运动、金砖五国、二十国集团成员国。近年南非经济增长呈现放缓迹象,不过其后经济状况有所好转。
现时,南非的科研能力、工业基础、制造业技术等均位居非洲前茅,且远远抛离其他非洲国家,这主要是奠基于南非从1942年到1982年的40年间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世界银行将南非划分为中高收入经济体及新兴工业化国家。2022年,南非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依国际汇率可兑换成6979美元,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兑换成15361美元。而人均国民收入达6080美元左右,亦维持在中等水准。至于人类发展指数则处于高水平行列。
地理
南非位于非洲最南端,海岸线沿著南大西洋与南印度洋两个大洋延伸超过2500公里。根据《联合国人口年鉴》,南非是世界上第24大的国家。南非的面积与哥伦比亚差不多大,相当于法国的两倍、日本的三倍、意大利的四倍或英国的五倍。该国西南临南大西洋,南至东濒印度洋,整个国家都是高地,沿海平原很狭窄,因为从高地到海岸的大部分路要经过一个叫做南部非洲大悬崖的悬崖。内陆有一片广阔平坦的地区,称为卡鲁,人口稀少。西北部是纳米布沙漠的延伸,东边是德拉肯斯堡山脉。该国的最高点是位于莱索托边境的马赫迪山(海拔3450米)。
地图显示了南非重要的地理区域。黑色粗线是由大陡崖组成的中央高原边界,陡崖的最高点达3000米以上。东边的红线则为德拉肯斯堡山脉,该山脉构成夸祖鲁-纳塔尔省与莱索托间的边界。除了陡崖及其一系列山脉形成清晰的分界线外,其馀标明的区域都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当中一些已知的区域有著色,其他区域就只以它们的名称表示。
气候
南非夏季为十月至三月,冬季为五月至八月。虽然存在地区差异,但全年气候相对温暖,日照时间长。但由于沿海以外地区为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国家略低。全国平均气温差异很大,冬季0至15度,夏季20至40度。内陆高地的冬季气温可能降至冰点以下,德拉肯斯堡山脉等高山的山峰可能会降雪。
东海岸海拔较低,由于莫桑比克暖流流经,气候较温暖。受本格拉寒流影响,西海岸气温上升幅度不大。雨季是从十一月到三月。东西方下雨的方式有很大不同。该国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夏季多雨,但西南沿海属地中海气候,冬季受流动气旋影响,下大雨。降雨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内陆地区是高原,所以不会很热。
经济
南非货币为兰特。银行业最初由标准银行和巴克莱银行主导。1987年,四家企业集团控制了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83%:Sanlam、Old Mutual、Anglo American和Rembrandt Group。南非实施混合经济,是仅次于尼日利亚的非洲第二大经济体,但事实上南非的基础建设发展得更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其他国家相比,南非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亦相对较高(截至2012年,南非购买力平价为11750美元),但贫富差距也极大。
1983年,亚裔(主要指印度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白人的37%、有色人是26%、在城镇内的黑人是22%,至于乡村内的黑人更只有白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在班图斯坦中,三分之二的黑人处于赤贫状态。这使得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尽管种族隔离已经结束,但现今的南非仍然面临著相对较高的贫困率与失业率,而且在基尼系数衡量的收入不平等方面亦位居世界前10位国家之列。
南非地形图
主要产业
南非农业主要是水果和谷物种植以及畜牧业。该国是非洲大陆最大的玉米生产国,2009-2010年盈余达400万吨。此外,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南非食糖(甘蔗)价格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飙升。传统水果包括番石榴和鳄梨,它们是南非的重要产品。目前,小麦也被种植作为面包等主食。近年来,澳洲坚果种植成为重点,每年新种植约4000公顷。这背后是中国强劲的需求,产量从1996年的3000吨增加到2015年的4万吨以上。南非的酿酒厂生产葡萄酒,开普敦附近的葡萄酒生产尤其受欢迎,葡萄酒也用于出口。
南非农业占正规就业的10%左右,相对其他非洲国家而言则较低,临时工为南非提供劳动力,并为南非贡献了约2.6%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于土地干燥,只有13.5%可用于作物生产,当中更只有3%属于高潜力的土地。南非是一个受欢迎的旅游景点,而且有大量的收入都是来自旅游业,另外,非法移民参与非正式交易。自1994年种族隔离结束以来,移民政策的限制性越来越大,许多来到南非的移民继续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
南非是仅次于澳大利亚的第二大羊毛生产国,母羊也被饲养用于皮革生产,但最高品质的绵羊受到福利组织的批评,因为它们的胎儿被切除并剥皮。矿产品包括黄金、钻石、铂、铀、铁矿石、煤、铜、铬、锰和石棉。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黄金产量占世界一半。凭借如此丰富的黄金产量,克鲁格金币得以发行,但现在仅以限量版形式出售。没有石油生产。另外,南非食品工业、钢铁制造、化学工业、纺织工业、汽车等工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戴姆勒克莱斯勒(现戴姆勒)在南非德班建设了汽车制造厂。生产梅赛德斯-奔驰,特别是右舵车型。这些车辆不仅运往南非,而且许多还用于出口。丰田、宝马、大众和日产也在该国设有工厂作为出口基地。其中许多基地位于东海岸的伊丽莎白港。除其他非洲国家外,南非的主要国际贸易伙伴包括德国、美国、中国、日本、英国以及西班牙。
基建与交通
南非拥有包括道路、铁路、空中运输、水路运输以及石油管道等不同的运输方式。与大多数国家相比,南非的高速公路在管制方面较为严格,例如驾驶部分电单车、机动三轮车及使用手势信号等都是禁止事项。在南非,公共交通属于获优先发展的事情,这亦是发展MyCiTi的原因。MyCiTi是一个公交快速交通系统,透过允许及开放更便捷的交通系统来帮助舒缓开普敦的交通问题。南非拥有包括开普敦、德班及伊莉莎白港等许多主要港口,这些港口均允许运载乘客的船只与携带石油的油轮通过。
1980年代,南非的高速公路里程曾一度居世界第三位,只仅次于美国及西德。在2008年,南非已有20872公里的铁路,全部均为3呎半(42吋)的窄轨。在2014年,南非全国各地机场的旅客超过3500万人次。南非最繁忙机场依序为奥利弗·坦博国际机场、开普敦国际机场、沙卡国王国际机场、伊莉莎白港机场及东伦敦机场。虽然南非缺乏内河航运,但海运却十分发达,96%以上的进出口都是通过海运来实现的。南非主要港口有开普敦、德班、伊莉莎白港、东伦敦、莫塞尔湾、理查兹湾以及萨尔达尼亚湾,可与世界各大港口通航。2009年,位于伊莉莎白港东北20公里处科加的新港口尼奎拉港开放。
人口民族
据2022年估计,南非总人口约为6014万。目前,2022年的平均预期寿命预计为64.38岁,在黑人中这一比例甚至更低。根据2023年的估计,种族百分比为黑人(79.3%)、白人(9.1%)、有色人种(混血)(9.0%)和亚洲人(2.6%)。南非黑人有祖鲁人、科萨人、茨瓦纳人、索托人(南索托人)、佩迪人(北索托人)、斯威士人、文达人、恩德贝莱人和特松加人。该国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班图族群,种族隔离结束后,种族间冲突不断。团体变得更加严重。
南非人口密度图
有色人种分布在从中部到西部的广阔地区,许多人以南非荷兰语为母语。科伊桑族还有其他土著民族:桑人和科伊科伊人,但他们的数量很少,因为许多人是混血。大多数南非白人是英国人和南非荷兰人,还有葡萄牙人、犹太人、希腊人和德国人。据说1940年左右白人约占总人口的20%,但这一比例在1994年下降到13.6%,2009年下降到9.1%。自种族隔离结束以来,人们为了逃避歧视、失业、犯罪等不断移居国外。自1995年以来,大约有80万白人移居国外。
2009年,大约有40万人,即447万白人人口的10%,生活在贫困之中,一个被称为贫困白人的阶层正在出现。虽然南非荷兰人的数量正在迅速减少,但英国血统的数量却在增加。大多数亚裔南非人是印度裔,人数达100万,其中许多人居住在夸祖鲁-纳塔尔省。近年来,南非华人数量(约10万人)迅速增加,引发与黑人的冲突。大约有500万非法移民从邻国涌入该国,其中包括最近涌入的300万津巴布韦人,导致该国安全局势恶化。
语言
南非官方语言为英语、南非荷兰语和11种班图语(祖鲁语、科萨语、北索托语、索托语、斯威士兰语、南恩德贝莱语、特松加语、茨瓦纳语和文达语)。然而,可以说英语是唯一真正发挥官方语言作用的语言。在1994年现行宪法颁布之前,南非荷兰语和英语是官方语言,两种语言在政府、议会、经济、教育、写作和媒体中几乎同等使用。1994年新宪法提倡使用多种语言,保护和培育非洲语言,并增加了9种班图语为官方语言,但包括以前作为通用语功能的南非荷兰语在内的官方语言的地位已沦为单纯的语言。
由于精英领导的英语单语主义趋势日益增强,多语言主义的理念已渐行渐远,泛南非语言委员会(PANSALB)这个促进多语言主义的组织几乎功能失调,正陷入这样的境地贫穷的布尔人(南非荷兰语),在英国殖民势力眼中是对立阶级,被赋予政治权力,被迫实行种族隔离政策,使他们比黑人占优势,成为统治阶级。随着南非荷兰语作为种族隔离象征被从政治中剔除,南非荷兰语的地位下降了。
另一方面,自种族隔离结束以来,宗主英国的语言英语的地位得到了显着提高,为了逃避责任,英语甚至渗透到了黑人群体中。南非荷兰语实际上被剥夺了官方语言的地位,并且其在公共场所、公共机构、媒体和教育中的使用受到限制,使其地位降低为仅在家庭和同一社区内使用的语言。在南非西部大部分地区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据说其地位正处于危急状态,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该语言将面临灭绝的危险。
英文
虽然南非被认为是英语国家,但实际上,英语主要由9.6%的人口使用,主要是英国血统和印度血统的白人,主要集中在约翰内斯堡、开普敦、德班等大城市,它只是许多人的第一语言,而对于大多数人(大约90%)来说,它是在教育中学到的语言。然而,尽管在英国殖民时代普及的英语发挥着通用语言的作用,并且在南非共和国全国范围内使用,作为议会和政府的官方语言,但许多人,特别是穷人,不完全理解。只有大约一半的人能理解一定程度的英语。
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占总人口的比例为9.6%,比2001年人口普查的8.2%显着增加,并且以第一语言为母语的人数从2001年的367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489万人。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黑人人口的转变,从讲社会价值较低的班图语转向讲英语,而英语对社会成功至关重要。按种族划分,86.1%印度裔、35.9%白人、20.8%有色人种的母语,也是黑人的母语。黑人数量仅占黑人人口的2.9%,但近年来数量迅速增加。
南非荷兰语
它是一种以荷兰语为基础,受到马来语、英语和马来奴隶带来的班图语影响的日耳曼语言。作为第一语言的人数多于英语,并且在南非荷兰语和有色人种居住的地区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北开普省和西开普省。南非西部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一半,是南非荷兰语的讲区,南非荷兰语的传播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南非的许多地名都是南非荷兰语,因为许多地区都是布尔人(南非荷兰语)定居的。
过去,南非荷兰语与英语一起充当通用语言,创造了事实上的双语国家体系,但种族隔离废除后,种族隔离的负面形象开始抬头,如索韦托起义。还发生过反对南非荷兰语作为南非荷兰语象征的事件,而随着此前在政治上占主导地位的南非荷兰语的垮台,其地位迅速下降。
婚姻与宗教
南非只有实行一夫多妻制的部落才允许娶多名女性,第十二任总统雅各布·祖马拥有三位妻子。传统上,根据习惯法,已婚妇女可以随夫姓,但这不是强制性的,已婚妇女可以选择单独姓氏。自2006年起,允许同性之间结婚(同性婚姻)。根据2023年人口普查,大约86%的人口是基督徒,5.4%是万物有灵论者或祖先崇拜者/传统非洲宗教,1.9%是穆斯林,1.5%来自其他宗教,5.2%没有宗教信仰。36]。其他宗教包括印度裔南非人的印度教和南非犹太人的犹太教。
南非也是犹太人的家园之一,主要是来自欧洲的犹太人,他们是南非少数欧洲移民之中的少数派。南非犹太人在1970年代达到顶峰,但目前只剩下约6.7万人,至于其馀的犹太人已经离开南非。即使如此,这些人口亦使南非成为世界第12大的犹太人社区。印度教的教徒构成南非人口的另一重要部分。
文化
南非大多数黑人都是农民,且依旧在贫困的农村中挣扎,但该地区亦正是南非传统文化保留得最完整的地方。不过,随著越来越多黑人开始变得城市化与西方化,这些传统文化正在渐渐消失。原本南非的中产阶级几乎全是白人,到了现在,不少黑人、有色人及印度人都跻身中产阶级行列,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与西欧、北美洲、澳大拉西亚等诸多地区的人们越来越相似。南非童军是南非首个向全国所有种族的青年与成年人开放的一个青年组织之一。1977年7月2日,该组织在一场名为“君往何处去”的会议上通过该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