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市_Klang
巴生市(Klang,或Kelang),官方名称为“巴生皇家城”(Royal City of Klang),是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的一座城市、皇家城市和前首府。该市北临瓜拉雪兰莪,东临莎亚南和梳邦再也,南临万津,西临马六甲海峡,距吉隆坡市中心约32公里。巴生港位于巴生区,是全球第12个最繁忙的转运港口和第12个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
地名来源
巴生可能因流经城市的巴生河而得名。河流附近的整个地理区域,从吉隆坡开始,一直向西流至巴生港,被称为巴生谷。关于该名称起源的一种流行理论是,它源自孟高棉语单词Klong,这可能意味着运河或水道。另外,也有人认为它的意思是“仓库”,源自马来语Kilang——在过去,它充满了仓库(kilang现在的意思是“工厂”)。
巴生也曾被称为Pengkalan Batu,意思是“石头码头”。与马来西亚大多数其他地名不同,巴生的中文名称既不是直接转录也不是翻译,而可能是另一个马来语单词Pasang的转录,指的是巴生周围上涨的潮汐谷。
概况
巴生分为北巴生和南巴生,以巴生河为界。北巴生分为三个分区,即卡帕尔(位于北巴生北部)、兰道班让(位于北巴生西部)和梅鲁(位于北巴生东部)。巴生北曾经是巴生的主要商业中心,但自2008年以来,更多的住宅和商业区以及政府办公室正在巴生南发展。大多数主要的政府和私人医疗机构也位于巴生南。因此,该区域往往更加繁忙,成为下班后和周末社交和娱乐活动的中心。
在巴生北侧,一些较老的住宅区包括Berkeley Garden、Taman Eng Ann、Taman Klang Utama、Bandar Baru Klang等。较新的城镇包括 Bandar Bukit Raja、Aman Perdana 和Klang Sentral。巴生港是马来西亚最繁忙的港口,之前被称为瑞天咸港,直到1972年才更名为巴生港。巴生港位于巴生南。
简单历史
在史前时代,巴生已经有人居住。《航海图》译吉令;15世纪马六甲王朝宰相敦霹雳在担任宰相前,就曾担任巴生的村长(Penghulu),1445年,他被任命为马六甲驻巴生的代表。1641年,荷兰势力取代葡萄牙人后,更积极的把苏拉威西岛的武吉斯人引进雪兰莪。在当时的整个马来半岛仍处于地广人稀的局面,巴生在当时由于马来人与武吉斯人相处融洽,最终原本只是雇佣兵的武吉斯人建立足够的政治势力,在1740年也进入苏丹统治的年代。
就因为权力与资源分配出现不平衡,雪兰莪也出现一场内战。一些人描绘成无关中国劳工,另一些历史资料却写明他们参与,并且内战其实与他们政治势力需要其实是息息相关。巴生开埠比1856年的吉隆坡更早,一切从武吉斯人占据巴生河口开始。在18世纪,武吉斯权贵拉惹鲁慕受到霹雳苏丹的支持,拥立为雪兰莪苏丹并建立皇室,迄今兴盛不衰,奠定了巴生皇城的地位。
巴生市位于巴生河两岸,距离大海13哩,是当年人民最早沿河登陆的地点,在马六甲王朝时代,是原住民聚居的部落。在初期,人们多数是从事农业和采钖,后来大批中国劳工远来南洋求生,巴生便成了华工进入雪州矿地的据点,丰富的锡矿让当时的经济活动蓬勃起来。
1870年代巴生是个茅草屋的年代。1874年英国参政司选择巴生做为行政中心。1880年代由于巴生于马来西亚地理位置上偏为西边,而行政中心若设于中央地带较易管理,因此便将行政中心迁至吉隆坡。巴生是雪兰莪州的皇城,盖因在19世纪末前,它一直是雪州的行政中心,直到英国人把行政中心搬到吉隆坡为止。目前雪州苏丹的其中一座皇宫也座落于此,一些皇室的仪式也还在巴生皇宫进行。
巴生港
经济
最初,Bukit Kuda港口(距离巴生河口12.5英里)是作为连接吉隆坡境内矿区的港口而建立的。后来,修建了一条连接武吉古达和吉隆坡的铁路线。然而,Bukit Kuda港口被发现不适合。因此,比Bukti Kuda更靠近河口三英里的巴生镇被选为主要港口。1890年8月,巴生河上架起了一座桥梁,铁路与巴生相连。
巴生港在随后的几年里收到了巨大的交通量,后来当局决定将铁路线延伸到河口1901年,这里将兴建名为“瑞天咸港”的新港口。然而,瑞天咸港出现疟疾感染,对苦力和港口工作人员影响很大,导致船上货物卸货延误。巴生地区外科医生Malcom Watson爵士于1903年通过清理森林和灌木丛并同时修建排水系统解决了疟疾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生逐渐成为马来亚的主要制造业中心。第一个在巴生设厂的人是来自新加坡的百万富翁陈嘉庚。他的工厂生产菠萝罐头。他的工厂的建立刺激了巴生周围的菠萝种植园。1934年陈破产后,菠萝生产商之一的吴福发(Goh Hock Huat)决定建立自己的菠萝罐头厂。由于巴生靠近瑞天咸港,更多工厂在巴生开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生产橡胶制品的工厂和生产花生制品的油厂纷纷从新加坡引进技术和机械。
巴生的经济与大巴生谷大都市紧密相连,大巴生谷大都市是马来西亚人口最稠密、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巴生市内工业众多,主要工业区位于武吉拉惹、加宝、梅鲁、巴生乌达玛花园、双溪毛糯、英达岛、直落宫等。橡胶曾经是该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20世纪70年代起,许多橡胶种植园转而使用棕榈油,然后再次转变为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用途。
巴生港是巴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拥有约95家船运公司和代理、300家报关行、25个集装箱仓储中心以及70多家货运和运输公司。2013年,它处理了马来西亚近50%的海运集装箱贸易。巴生港自由区成立于2004年,旨在将巴生港转变为区域配送中心以及贸易和物流中心。该港口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从中国沿海到新加坡,向印度南端到蒙巴萨,从那里穿过红海经苏伊士运河到地中海,再到上亚得里亚海地区意大利北部的里雅斯特枢纽,与中欧和北海相连。
巴生火车站
建于1890年,为当时雪兰莪铁路的其中一站,目前成为KTM通勤铁路巴生港线的其中一个车站,为巴生人民提供电气化铁路服务,未来可能会成为万达镇-巴生线的其中一站。附近有一间「中国酒店」咖啡店,是一件充满南洋风情的咖啡店。其对面的后街(Jalan Stesen 1)有一间超过70年历史的德地肉骨茶,为巴生第一家肉骨茶店,还有海南饭、潮州清粥小菜、新式咖啡馆,可谓美食爱好者的好去处。
文化及美食
巴生港是马来西亚第一大海港,故巴生一带也盛产海鲜。巴生华人以福建人居多,所以福建话(闽南语)是当地的流行方言。巴生最为闻名的食物莫过于肉骨茶,它与新加坡口味的肉骨茶的分别在于其浓烈的药材味,而新加坡肉骨茶则偏重胡椒味。此外巴生火车站附近有许多美食,比如叶记香蕉叶咖喱饭,中国酒店和桥底盛发肉骨茶等等。巴生南区驰名美食地点聚集在班达马兰,有摇摇冰,肉骨茶,菜包,炸鸡和印度煎饼等等。
- 纳闽岛_Labuan[图]
- 关丹市_Kuantan[图]
- 民都鲁省_Bintulu[图]
- 巴生市_Klang[图]
- 沙巴州_Sabah[图]
- 登嘉楼州_Terengganu[图]
- 雪兰莪州_Selangor[图]
- 槟城州_Pulau Pinang[图]
- 玻璃市州_Perlis[图]
- 霹雳州_Perak[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