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港市_Kota Palembang
巨港市(印尼语:Kota Palembang),是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省的首府,总人口约170万,是苏门答腊岛人口最多、仅次于棉兰市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印度尼西亚人口最多的城市、继大雅加达、泗水、万隆、棉兰之后的第五大城市、第十九大城市在东南亚。巨港的历史,曾是当时东南亚最大的佛教海上王国三佛齐科达图安(Sriwijaya Kedatuan)的首都,在9世纪统治群岛和马来半岛,也让这座城市获得了“地球”的绰号。
巨港市旗
根据在巨港市以西的Siguntang山上发现的Kedukan Bukit铭文,该铭文记载了公元683年683年6月16日形成了一个被解释为城市的wanua,使巨港成为印度尼西亚最古老的城市。在西方世界,巨港市也被昵称为“东方威尼斯”(“东方威尼斯”)和Serambi Hadramaut。这座城市被昵称为Serambi Hadramaut,因为这里发现的一些哈巴伊卜头衔在其他地区找不到。印度尼西亚。巨港市是印度尼西亚最古老的城市。
地名来源
巨港这个名字的由来有多个版本。一种版本是,当三佛齐统治者建立瓦努阿(Wanua)(城市)时,即现在的巨港市;巨港市的地形四面环水,甚至被水淹没。水来自支流和沼泽,根据1990年的统计数据,巨港仍有50%的土地被水淹没(沼泽)。可能正是由于这种地形条件,巨港人的祖先将这座城市命名为Pa-lembang,意思是“Pa”或“Pe”作为一个地方或条件,而“Lembang”或“Lembeng”的意思是“低地”,一个因地势而膨胀的山谷。长时间淹没在水中(根据马来语词典),而根据巨港马来语,lembang或lembeng是一个水池。所以巨港是一个被水淹没的地方。
另一个版本还将巨港与爪哇语单词“limbang”联系起来,意思是清除地面或其他外部物体上的种子或金属。分离是在小篮子形式的工具的帮助下进行的,以筛分河流中含有金属或种子的土壤。“Pa”是爪哇人用来表示生意发生的地点或情况的介词。这个版本与巨港过去作为洗金和锡矿石的地方密切相关。另一个版本将巨港与“lemba”一词联系起来,意思是被水冲到边缘的土地。
巨港市位置地图
自然地理
巨港市面积400.6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米。巨港的地理位置非常具有战略意义,因为连接苏门答腊岛各地区的横苏门答腊公路穿过这里。可以从印度尼西亚各个城市乘坐航班到达巨港,如雅加达、万隆、日惹、泗水、班达楠榜、明古鲁、邦加槟榔、丹绒班丹(经停邦加槟榔)、占碑、卢布林高、巴东、北干巴鲁、巴淡岛、棉兰、和登巴萨-巴厘岛。以及国外的,即新加坡、吉隆坡和吉达(朝觐季节)。除此之外,巨港还有穆西河,安佩拉大桥穿过,作为地区之间的运输和贸易手段。
气候
巨港的气候属热带气候,风相对湿润,风速范围为2.3公里/小时至4.5公里/小时。城市气温在23.4-31.7摄氏度之间。年降雨量为2000毫米至3000毫米。空气湿度为75-89%,平均太阳辐射为45%。土地地势较为平坦、低洼。城市的土地只有一小部分位于相对较高的地方,即城市的北部。大部分土地都是沼泽地区,因此在雨季该地区会被洪水淹没。平均高度在海拔0–20m之间。
经济
作为南苏门答腊省的首府和印度尼西亚的主要城市之一,巨港的经济高度依赖贸易、服务、运输、制造和建筑业。2016年,巨港的GDP为118.77万亿盾(90.1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和建筑业所占比例最大,分别贡献了33.17%和18.21%。2017年的最低工资为每月2484000盾,略高于爪哇县,但低于棉兰或泗水等城市。
巨港是美力-巴高海尼-班达楠榜-巨港-丹绒阿皮阿皮(MBBPT)战略发展区的一部分。为了加速该地区的发展,正在建设横贯苏门答腊收费公路,最终使巨港成为通往苏门答腊其他城市的高速高速公路,包括西部的明古鲁、北部的占碑和南部的班达楠榜。
安佩拉桥,巨港市的标志
商业和工业
巨港是苏门答腊南部地区的区域商业中心,包括占碑、南苏门答腊、明古鲁、邦加勿里洞群岛和楠榜。印度尼西亚的几家主要工厂和工业都在巨港运营,例如位于SeiSelayur的Pupuk Sriwidjaja Palembang化肥厂、位于Kertapati的Baturaja Portland Cement波特兰水泥厂以及位于Plaju的Pertamina石油和天然气精炼厂。南苏门答腊省的几个煤炭开采企业也通过货运列车和卡车将煤炭运输到该市,然后再运往爪哇或国外。
在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岛是最大的橡胶生产国,估计2016年产量超过94万吨,同年巨港出口橡胶超过85万吨。2014年,全市有橡胶加工厂14家,从业人员4000人,年产能接近百万吨。然而,该市没有指定的工业园区。
2016年,至少有10683名外国游客和189万名国内游客访问了这座城市。巨港有几家酒店正在营业,其中许多酒店是在2004年Pekan Olahraga Nasional之后开业的。巨港的烹饪业也在发展。每天有一吨pempek从巨港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的其他城市和国外。
人口种族
截至2024年6月,巨港居住着超过170万居民。巨港社会是一个异质社会,自三佛齐时代以这座城市为中心以来,许多群岛的原住民部落都在这座城市定居,除此之外,也有外来民族定居。巨港人民是马来人,他们已与其他族群(包括印尼族群和外国族群)同化。
除了本地人口外,巨港还有移民和后裔,如爪哇人、米南加保人、马来人(巨港马来人之外)、马都拉人、布吉斯人、巽他人、巴塔克人和班加人等。居住在巨港的大多数人是中国人、阿拉伯人和印度人。巨港市有几个具有社区特色的区域,例如作为华人社区的Kapitan Village以及Al Munawwar Village、Assegaf Village、Al Habsyi Village、Kuto Batu、19 Ilir Jamalullail Village和Alawiyyin Sungai Bayas 10 Ilir Village这是一个阿拉伯社区地区。
在Singosari、Majapahit和Demak王国时代,许多爪哇人迁移到巨港,并且有许多来自巨港的爪哇后裔。因此,当提到“Orang”这个词时,就会使用“WONG”这个词,这是爪哇人通常使用的词。
巨港马来传统服饰
宗教
根据南苏门答腊省巨港市人口和民事登记部(Dukcapil)2020年的数据,巨港市的大多数人口信奉伊斯兰教。巨港市的人口规模按宗教划分,即伊斯兰教,为93.21%,其次为佛教,一般为华人,为3.50%。巨港居民信奉基督教的比例高达3.29%,其中新教高达2.02%,天主教高达1.27%,其中巴塔克族、华人族、尼亚斯族和印尼东部部落的居民普遍信奉天主教。人口信奉印度教高达0.04%,信奉儒教和其他宗教的不到0.01%。
巨港马来人、科美林人、爪哇人、米南加保人、马来人、巽他人、安哥拉巴塔克人、曼特宁巴塔克人、布吉斯人、一些西马伦贡巴塔克人、卡罗巴塔克人、多巴巴塔克人、印尼华人、印度印尼人和阿拉伯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阿拉伯部落印度尼西亚。多巴巴塔克、西马伦贡巴塔克、卡罗巴塔克、尼亚斯以及一些安哥拉、爪哇和华裔印尼巴塔克部落的居民普遍信奉新教和天主教。印尼华人普遍信奉佛教和儒教,而巴厘岛人和印度裔印尼人普遍信奉印度教。
语言
巨港市居民日常使用的语言是巨港马来语,几乎所有人口都使用该语言。除此之外,移民社区在与其他社区交流时也经常使用各自的地方语言。巨港语是南苏门答腊省的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巴桑塔拉语(中间语言)。据估计,巨港马来语使用者有310万人,分布在巨港市及附近省份。
文化
巨港市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纺织品之一,即松吉布。巨港松吉布是三佛齐酋长国的遗产之一,在手工编织布家族中,这种布通常被称为布料女王。迄今为止,松克布仍采用传统织机手工编织而成。自古以来,松克布就被用作传统的皇家服装。松克布常用的颜色有金色和红色。这两种颜色象征着三佛齐王国的黄金时代和过去中国的影响力。用于生产这种金色的材料是直接从中国、日本和泰国进口的金线。正是这种金线使得松克布的价格飙升,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纺织品之一。
除了松克布之外,目前巨港人民正在积极开发一种名为巨港蜡染的新型纺织品。与爪哇蜡染相比,巨港蜡染看起来更加欢快,因为它使用明亮的色彩,并且仍然保留了当地的传统图案。巨港市每年也总会举办各种节日,包括每年六月纪念巨港市周年的“三佛齐节”、庆祝独立日的比达尔和装饰船节,以及纪念回历新年的各种节日、斋月和基督教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