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友连木材网】!
loading
立即发布信息
    【友连木材网】 > 热点资讯 > 港口百科 > 日本港口 >  日本稚内港_JPWAK_wakkanai

    日本稚内港_JPWAK_wakkanai

    时间:2024-02-17 06:03:41  编辑:isky  来源:【友连跨境】  浏览:261次   【】【】【网站投稿

    稚内港(Port of Wakkanai,日语:わっかないこう),港口代码:JPWAK,位于日本北海道稚内市,港务机关是稚内市。它是日本有效控制下的最北端地区,是《港口法》规定的“重要港口”和《港口管理法》规定的“特定港口”。除了是北海道北部工业和日常生活的物流基地外,稚内港还是沿海和近海渔业的基地,也是通过渡轮和客船连接利尻岛、礼文岛和俄罗斯库页岛地区的港口。还有一项运动将其用作“萨哈林计划”的支持基地。2007年注册为北海道第一个港绿洲“港绿洲若内”。


    /attachment/editor/20240126/1706284578xm0vu.jpg

    从稚内公园看到的稚内港(2006年10月)


    港口历史:


    稚内港据说起源于江户时代的天命时代,当时松前氏族开设运输店,通过渔业发展来运输海鲜。明治时期,稚内被定位为开发北海道北部的门户,日俄战争后,当日本占领库页岛南部(现库页岛南部)时,稚内成为通往库页岛的最短路线,开始了全线交通。太平洋战争后,与库页岛的海上航线(若泊渡轮)中断,但稚内港作为北海渔业、天北煤田的基地港以及连接利尻岛和礼文岛的港口而得到发展。


    萨哈林岛航线


    关于战后的萨哈林航线,1989年,有萨哈林观光游船从稚内港出发前往霍尔姆斯克(旧称莫卡),并于1991年(平成3年)前往科萨科夫(旧称奥卡)从稚内港出发。游览船出发前往泊。1995年,俄罗斯船舶运营的科萨科夫航线50年来首次恢复为定期航线(季节性服务)。科萨科夫航线(Heartland Ferry)开始运营。


    /attachment/editor/20240126/1706284669vu6ka.jpg

    稚内港地区的航拍照片(1977年拍摄)


    资源开发“萨哈林计划”结束后,用户数量大幅减少,并采取措施运营萨哈林免签旅游,但在2012年被通知俄罗斯方面将科萨科夫港的港口设施使用费提高50%。2014年,Heartland Ferry宣布退出萨哈林航线,并于2015年结束运营。2016年,稚内市开辟了第三段“北海道-萨哈林航线”,并通过与俄罗斯“萨哈林航运公司”(SASCO)签署运营合同而恢复运营。


    时间线:


    1911年(明治44年):日本邮政开通了稚内和大泊(现为科萨科夫)之间的定期(季节性)航线。

    1920年(大正):根据“第一次北海道远征计划”开始港口建设。

    1923年(大正12年):开通稚内至大泊之间的定期航线(若泊航线),由铁道部直接管理(1945年废止)。

    1924年(大正13年):北日本汽船开通稚内-本岛(现Nebelisk)渡轮航线(若东航线)。利尻岛/礼文岛航线开通. 。

    1935年(昭和10年):稚内理礼交通(后来的东日本渡轮,现在的中心渡轮)开辟了稚内-鸳泊-香深三角航线。

    1936年(昭和11年):北防波堤圆顶竣工。

    1938年(昭和13年):稚内码头站设立(1945年废止)。

    1948年(昭和23年):被海关法指定为“开放港” (稚内港开放)。


    /attachment/editor/20240126/1706284723uu68w.jpg


    1952年(昭和27年):被出入境管理令(现为出入境管理及难民认定法)指定为“出入境口岸” 。

    1953年(昭和28年):稚内市成为港口管理者。根据港口管理法被指定为“指定港口” 。

    1957年(昭和32年):根据港湾法被指定为“重要港口” 。

    1962年(昭和37年):根据检疫法被指定为“检疫港” 。

    1963年(昭和38年):中央码头竣工。

    1970年(昭和45年):汽车渡轮开始在利尻-礼文航线上运行。

    1974年(昭和49年):由于当地首次直接贸易,一艘货船从纳霍德卡进入港口。

    1977年(昭和52年):设立200海里的捕鱼区。

    1987年(昭和62年):潮骚长廊竣工。

    1989年(平成1年):大型汽车渡轮(3000吨级)在利尻礼文航线投入运营。

    1991年(平成):稚内海洋城镇项目第一阶段开始。

    1995年(平成):俄罗斯船只恢复常规科萨科夫航线。“稚内海洋城项目”二期工程启动。

    1996年(平成):日俄定期航运码头竣工。

    1999年:东日本渡轮(现为 Heartland Ferry)开始运营科萨科夫航线(于2015年结束运营)。被植物保护法指定为“便携式物品指定港口” 。

    2003年(平成15年):被认定为“国际交流特区” 。

    2005年(平成17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300亿日元。

    2007年(平成19年):根据“第一副港区优秀建筑开发项目”,稚内副港市场开业。“港绿洲”注册。

    2008年(平成20年):稚内港国际客运码头和稚内渡轮码头开始运营。

    2011年(平成23年):被选为国际渡轮和国际滚装船的“日本海基地港” 。

    2012: 北防波堤圆顶公园和码头长廊竣工。

    2013年:稚内副港市场和稚内市港口服务中心被认证为“海上车站” 。

    2015年(平成27年):稚内渡轮码头登船桥开始运营。

    2016年(平成28年):稚内市开辟了第三段“北海道-萨哈林航线” 。,并与俄罗斯“萨哈林航运公司”(SASCO)签订了运营合同。科萨科夫航线恢复运营。

    2019年(令和1号):科萨科夫航线最后一次运营是在2018年9月21日,2019年夏季和2020年都没有运营过,目前处于暂停状态。此外,恢复航班运营的日期尚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