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青森港_Aomori Port_JPAOM
青森港(Aomori Kou Port,日语:あおもりこう),位于日本青森市,管理机构为青森县。根据日本港口法被指定为重要港口,根据港口管理法被指定为指定港口。该港口位于陆奥湾的最深处,是一处风浪较少的天然良港。弘前藩在江户时代初期开设了港口,在整个江户时代作为藩商港口而繁荣。从明治末期开始,随着1908年青函渡轮的开通,它被定位为连接本州和北海道的港口,并成为铁路和船舶运输的枢纽,直到1988年。
即使在今天,尽管JNR的青函渡轮服务已经结束,但其作为连接北海道其他货物主要为石油产品和液化石油气,其中石油产品和液化石油气主要进口或进口,液化石油气主要出口。目前,停靠港口的游轮较多,2023年每年停靠20艘。整个地区被登记为港绿洲,也是青森港绿洲的旅游据点,以青函渡轮纪念船八甲田丸为主要设施。青森码头也被注册为青森海站。
港口历史:
江户初期的宽永元年(1624年),被弘前藩第二代藩主津轻信平任命为开港令的森山信美,将善知鸟村(宇土村)改名为“善知鸟村”。当时的外浜渔村,前往“青森”。据说港口是在青森港后来在整个江户时代作为弘前氏的商港而繁荣发展,到了近代,1871年(明治4年)弘前县改名为青森县,并在青森町设立了县厅。1907年(明治40年)被指定为当时的二级重要港口,次年青函渡轮投入运营后,作为连接北海道和本州的港口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早期历史:
1624年(宽永元年)-藩主森山弥七郎奉弘前藩第二代藩主津轻信平的命令,开放了当时外滨渔村善智鸟村的港口,并将其命名为青森。
1865年(源氏2年)-江户幕府指定青森和西村两个港口作为函馆的入境口岸。
1876年(明治9年)-明治天皇的所在地明治丸在游览北海道和东北地区后从青森港航行至横滨港。
1893年(明治26年)-函馆港和青森港之间的定期航线延伸至室兰港,并开始定期提供前往室兰港的服务。
1906年(明治39年)-成为特殊出口港并根据海关法开放。
1907年(明治40年)-指定为二级重要港口。
1908年3月7日(明治41年)——青函渡轮开始运营。
1922年(大正11年)-废除进口贸易限制,成为全面的贸易港口。
1924年(大正13年)-第一期港口建设完成,青函渡轮从驳船上上下旅客改进为从码头直接上下船。
1943年(昭和18年)-青森港第二期扩建工程竣工。
1951年1月19日-被指定为重要港口。
1954年(昭和29年)-中央码头3000吨级码头竣工。
1958年(昭和33)-指定为进口木材和检疫港。
1962年(昭和37年)-浜町码头西侧万吨级码头竣工。
1964年(昭和39年)-滨町码头(2个1万吨级泊位、1个5000吨级泊位)竣工。
1968年(昭和43年)-5000吨级码头墙竣工。
1970年(昭和45年)-汤川木材港竣工。
1972年(昭和47年)-港区扩大至浅虫地区。
1974年(昭和49年)-大基馆地区渡轮基地开始运营。
1979年(昭和54年)-浅虫地区游艇港(可容纳250艘船)竣工。
1982年(昭和57年)-大基馆地区-7.5m码头(2个5,000吨泊位)竣工。
1983年(昭和58)-大基馆地区的西防波堤(510m)竣工。
1984年(昭和59)-主港区东防波堤(205m)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