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川崎港_Kawasaki Port_JPKAW
川崎港(Port of Kawasaki,日语:かわさきこう),是位于日本神奈川县川崎市的港口。川崎市是港口法规定的港口管理者。根据日本港湾法,川崎港位于东京港(东京港区)和横滨港(横滨港区)之间。根据港口条例法,港区称为“京滨港川崎区”(京滨港又分为横滨港区(横滨港)和东京区(东京港),港区和港区稍有区别)。根据海关法开放港口(京滨港)。货物装卸量(9,633万吨,2003年)在日本排名第6位,贸易额(22,824亿日元,2003年)在日本排名第11位。根据《港口法》,它是一个国际战略港口。
川崎港作为构成京滨工业区核心的工业港和能源供应基地,为首都圈的工业和市民生活提供了支持。近年来,作为商港功能中心的东扇岛的物流功能不断增强,作为东京都圈的物流基地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作为国际贸易港口不断发展。目前,沿海地区正在进行各种项目,川崎港正在利用其作为海、陆、空枢纽的巨大潜力,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空间。
港口概述
川崎港是位于京滨工业区中心的工业港口,面向东京湾,夹在北邻东京港和南邻横滨港两个主要商业港口之间。周边地区发达,拥有东京湾海岸公路、东京湾横穿公路等广域交通网络,也靠近东京国际机场(羽田机场)。明治末期开始填海造地,1926年(大正15年)开港。此后,它发展成为以京滨工业区的主要产业钢铁、炼油、石化、电气设备、金属、食品等日本主导产业为背景产业的工业港。
1998年(平成10年),川崎FAZ物流中心(K-FAZ)在东扇岛地区开始运营,并与川崎港集装箱码头(KCT)一起发展为商业港口。经营KCT的第三部门因货运量锐减导致经营业绩不佳,于2004年破产。目前作为市直管的公共集装箱码头进行管理和运营。
一度处理的外国集装箱数量下降至20,000个标准箱,部分原因是一些航运公司因集装箱码头运营混乱而避免使用该码头。此后货运量略有回升,2006年处理的外贸集装箱数量(初步数据)为35,147标准箱(比2005年增长1.9%)。然而,考虑到该设施每年可处理约20万至30万标准箱的规模,与邻近的东京港和横滨港相比,其处理的货物数量尚未摆脱低迷,而东京港和横滨港正在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口。日本第一、第二集装箱港口,即使相比之下,它的安静却是惊人的。
另一方面,由于东扇岛地区通过东京湾道路直接连接两个京滨港,非常便利,是日本最大的冷冻冷藏仓库群之一的所在地,近年来还土地建设综合性仓库。FAZ设施附近的物流基地也位于东扇岛地区,开发更加活跃。对于港口而言,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根据这些增强的储存和配送设施振兴和促进邻近集装箱码头的使用。
港区于2017年10月7日注册为港区绿洲,并以川崎Marien为代表设施,设立了港区绿洲川崎,以提供交流功能和信息,以进一步促进川崎港的旅游业和地区发展。正在努力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宣传川崎港,并创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城市。此外,近年来,为了应对首都圈直下地震、大南部地区地震等大规模灾害,作为防灾据点,建立了重要的广域防灾基地(东荻岛东公园)。
港口历史
1926年11月开港
1935年4月:横滨海关川崎分所(现横滨海关川崎分所)设立。
1955年(昭和30年)作为川崎港开始记录贸易统计
1989年7月横滨海关川崎海关支所东荻岛支所设立
1990年(平成2年)东荻岛填海工程完成
1998年(平成10年)“川崎FAZ物流中心(K-FAZ)”开始运营